风湿病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类风湿关节炎致残率高及早达标治疗尤为关键
TUhjnbcbe - 2022/12/30 9:02:00

天津北方网讯: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所致,高发于50岁-60岁的中老年女性,具有病程长、易反复、致残率高等特点,不仅造成患者身体机能受限、生活质量和参与度下降,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据统计,我国RA患病率0.42%,总患病人群约万,男女患病比率约为1:4。医院风湿免疫科科主任魏蔚教授表示,随着病程延长,残疾及功能受限发生率升高,建议患者及早达标治疗尤为关键。

魏蔚教授介绍,风湿免疫科有两种非常“经典”的病,一个是类风湿关节炎,一个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两种病的发病都和自身免疫紊乱有关。临床上,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以双手、腕、肘、踝和足关节的疼痛、肿胀及晨僵为特征,可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当累及软骨和骨质时,易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甚至功能丧失。此外,类风湿关节炎还可累及心脏、肺、肾、眼等身体其他器官和系统,引发心脏病变、肺部病变、肾功能衰竭、眼部病变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比高血压、糖尿病要低得多,应该是在每10万人中有40到80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会稍微高一些,患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但青少年也有一部分患者人群,且都是女性患者较多,国内患者的男女比例是1:4。”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遗传、环境等综合因素相关、性激素及表观遗传学亦可能参与发病,但机制尚未阐明,一般有类风湿关节炎家族史的人、中老年女性、吸烟者、曾感染某些病原体者属于这一疾病的高发群体。

魏蔚教授表示:“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目前尚无办法彻底根治,但若能及早有效、规范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病情可以得到缓解和控制,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因此,当出现关节疼痛等相关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魏蔚教授介绍,临床上,常用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糖皮质激素类、生物制剂和植物药等。但这些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大、传统DMARDs起效慢、生物制剂注射或输液治疗使用不便等。

近年来,随着对类风湿关节炎及治疗药物的深入研究,JAK抑制剂的出现为广大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并受到国内外指南的一致推荐。魏蔚教授介绍,JAK激酶是一个细胞内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可介导细胞因子产生信号,并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传递下去。而JAK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JAK激酶,通过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进而阻断类风湿关节炎的进展。此外,JAK抑制剂还可与甲氨蝶呤或其他非生物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合使用,助力患者达标治疗。

对于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医生始终建议早诊断、早治疗。“现在与之前相比多了很多革命性药物,病人的预后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患者出现超过六周的关节痛或关节肿胀,我们都建议患者尽医院诊治,先诊断再治疗,不要以为是受凉自己热敷一下,或者吃一点止痛药、中药就可以了。出现这样的情况早期可能确实可以缓解,但非常容易错过比较好的治疗时机。”魏蔚教授说,还有一些病人不明原因的发烧,包括出现咳嗽、咳痰,皮肤有损害,神经系统有损害的患者出现脊髓炎、神经炎,最后发现是类风湿关节炎疾病造成的,这就需要多学科医生团队共同作学术探讨,进行会诊治疗。

“类风湿因子对于诊断类风湿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指标,但它的诊断价值具有局限性,因此,我们在类风湿因子阴性的时候或者高度可疑这个病人是类风湿的时候,还要对患者开展一些其他的自身抗体的检查。”魏蔚教授特别强调,按照现在的诊断水平和理念,这种疾病的治愈是不可能的。

魏蔚教授提示大家,冬春和夏秋交替时患者容易出现关节上的症状,很多患者之前已经减少服药量,但是在季节交替时就要加一点量,并且要注意保暖,多休息。“患者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即使不能帮助治愈疾病,也很可能改变患者的整个病程,并且有利于减少远期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病症。”魏蔚教授说。(津云新闻记者赵颖妍)

1
查看完整版本: 类风湿关节炎致残率高及早达标治疗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