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杨岫岩
南方的初春季节,天气忽晴忽雨,气温忽高忽低,天气较为湿冷,是老年人各种“风湿痛”的好发季节。不少老人患有慢性“风湿痛”,寝食难安,不仅自身苦不堪言,也连累家人不得安宁。如何医治老年人的“风湿痛”?医院风湿免疫科创始人杨岫岩教授认为关键还是要能确诊,减少误诊漏诊,对症对因用药。
A、老年“风湿痛”原因多样,要知晓
不少老年人风湿痛发作时,喜欢喝些药酒,贴些膏药,或用些通经活络的中药来“自治”。但杨岫岩指出,老年风湿痛的原因多种多样:既可能是劳损相关的退行性病变;或随着年龄增长而来的骨质疏松所致;也可能是各种免疫性炎症;或低概率的肿瘤性疼痛、感染性疼痛……因此,需要到风湿免疫科仔细鉴别后对因治疗。“自治”可能乱治,一旦弄错,费钱又无效,甚至会越治越重。
杨岫岩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了春节前他治疗的一个典型案例,77岁的老奶奶因不明原因低热1年多,伴全身疼痛,先后在广州3医院5次住院求治,均无法确诊,后经分析了厚厚的五次住院检查资料,以及详细查体细询病史后,诊断是患上“风湿性多肌痛合并巨细胞动脉炎”。用药当晚病人烧就退了,全身疼痛明显缓解,两周后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B、疼痛先分清:炎症OR非炎症
杨岫岩介绍,老人浑身疼痛可以通过简单的发作规律,大致区分为炎症性与非炎症性疼痛两大类。
炎症性疼痛的特征是夜间疼痛,常常是早晨起来时更痛,活动后反而减轻。包括各种免疫相关的、感染相关的和肿瘤性炎症。其中最复杂的是免疫相关的疼痛,各种风湿免疫病均可出现疼痛,最痛苦的是风湿性多肌痛。外伤后的炎症也可出现短期的夜间疼痛加重。感染性疼痛通常是局部,而非全身性,只有极少数感染反应性炎症表现多部位疼痛。肿瘤性疼痛通常有肿瘤相应的临床特征。
非炎症性疼痛常常是负重运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夜间和早晨起来时不痛。外伤后遗症、劳损和退行性病变导致的疼痛均属于非炎症性疼痛,多表现为局部疼痛,尤其是负重部位,比如腰痛、膝关节痛等。如果老人长期全身多部位疼痛,又符合非炎症性疼痛,需要警惕是骨质疏松导致的。
C、老人全身痛,这三种最易误诊!
杨岫岩指出,最难确诊,也最容易误诊的多是全身不定位的疼痛,并详细介绍了三种难确诊、易误诊的老年全身性疼痛疾病的特点。
第一种:炎症性的全身痛:风湿性多肌痛
风湿性多肌痛只见于老年人,多在60岁以上,平均发病年龄70岁,年龄愈高,患病率愈高。它常常让老人夜间更痛,甚至痛到睡不着,导致病人精神和体力很快被摧毁。医院检查,各项检查指标都正常,只有非特异性的血沉增高,因此容易被医生忽略,导致病人反复就医和住院,都治不好。实际上此病一旦确诊,治疗并不复杂。用对药的话,当晚就可见效止痛。否则,老人将会在疼痛中逐渐走向死亡。
第二种:非炎症性的全身疼痛:骨质疏松
杨岫岩介绍,在普遍概念中骨质疏松的危害主要是引起骨折,实际上骨骼疼痛也是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骨质疏松的疼痛常被临床误诊为其他风湿症,而久治不愈。其实这是一种非炎症性的疼痛,典型表现是走一段路后就腰疼,去市场拎菜回家后肩疼,或者某个椎体压缩变扁而感到痛,医学称之“症状性骨质疏松”。六七十岁的女性,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不少会出现“症状性骨质疏松”引起的全身疼痛,查骨密度结合临床症状即可确诊,但此时只补钙和维生素D基本无效,还需要补充双磷酸盐。注射一次双磷酸盐后数日内疼痛即可缓解,以后每年注射一次,连续数年。
第三种:紧张和失眠导致的全身痛:纤维肌痛症
纤维肌痛症也好发于中老年人。常常表现为全身疼痛,导致老人很痛苦,情绪低落,全身有多个对称的压痛点。但因为各项检查时指标都正常,所以特别容易漏诊或误诊。杨岫岩介绍,此病最重要的症状是睡不好,经常失眠,如果某一晚能睡个好觉,次日疼痛会减轻。治疗上用止痛药和激素类药基本无效,需以调整睡眠为主,可以用些镇静安眠药,必要时加服抗抑郁药。(陈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