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痛风的主要部位为第一跖趾关节、膝、踝关节,其次为足背、掌指关节、肘关节。尽管痛风患者可能会整天生病,但通常出现在早晨或晚上,大多在午夜(7-9点)、中午(23-1点)和世茂(5-7点)。痛风的经脉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囊肿经、足少阴肾经等。
01痛风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1、概述
随著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人们对痛风的认识及健康意识的提高,门诊、住院部痛风病人增多,其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如高脂肪、高蛋白、高嘌呤含量,以及饮酒、熬夜、疲劳等。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痛觉是临床常见病,其症状以关节活动不良为主,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甚至关节畸形及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很多因素都会导致痛风的发生,可能与很多因素有关。
饮食中嘌呤高,饮酒,疲劳,熬夜和受伤的病史。高嘌呤饮食、锻炼(长期锻炼)、身体质量指数、血尿酸、病程、感冒、文化程度、发病前疲劳、熬夜是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
2、中医知识
中医学认为,痛风性关节炎有痹症、痹症、白虎痹症、痛风。经长期临床实践,痛风以第一跖趾关节、膝踝关节为主,以脾胃经、膀胱经、肾经为主。但至今尚无准确的统计数据,说明痛风发生的部位、时间和经脉。
中医药学认为“天人合一,天地相应,日月相应”,人体气血运行和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自然界的日月星辰息息相关。依据经络理论,风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外邪、经络气血运行、阴阳消长。所以,痛风患者可遵循经络理论的基本作息规律人体的气血以每小时12小时的速度通过相应的经络脏腑。探讨了痛风的病程和经络,为临床痛风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02深入了解痛风的影响因素。疼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应引起注意
1、性别
男人的痛风发病率高于女性。其原因可能是:男性的社会角色决定了饮酒的次数和频率相对较高,长期高嘌呤饮食可能增加痛风的发病率;男性雄激素可促进尿酸(UA)重吸收,抑制UA排出,女性17β-雌二醇能调节嘌呤生物合成,促进痛风排泄,降低UA水平。
2、年龄
痛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见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近几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痛风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痛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70岁以后趋于稳定,但随着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增加。
嘌呤饮食、酗酒、熬夜、疲劳等都是导致男性出现痛风的原因。研究发现,痛风发病年龄以40岁以上人群为主,男性发病年龄为51.9±15.3岁,女性(62.6±13.7)岁。
患有痛风的男性主要是40-60岁,而女性多为60岁以上。绝经前2例,绝经后14例。这可能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UA分泌减少,UA蓄积有关。
3、病程
痛苦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可持续数十年。经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病程较长的病人均伴有痛风石。对不同病程中痛风、骨侵蚀、环氧合酶2(COX-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超声表现进行研究。
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负荷增加并加重。调查显示,名病人的平均病程为(10.8±7.9)年,86.7%的病人病程在3年以上。多数患者病程较长,医院。大多数病人是病情严重、病程较长的病人。
4、高嘌呤饮食
独立危险因素是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致痛风。体内UA主要由内源性核酸分解代谢合成,约占人体UA的80%,另20%来源于含嘌呤的食物,是痛风的常见原因。
食用过多的嘌呤食物,如海鲜、肉、动物内脏、高嘌呤蔬菜等。可使嘌呤在体内积聚,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进而显著提高人体血乳酸水平,抑制UA经肾小管的排泄,从而引起痛风。
提示高嘌呤饮食是足阳明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诱发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痛风患者应注意对膝、足背、第五掌指关节、尺骨茎突、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的痛风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保护,避免摄入过量高嘌呤食物。
5、运动
锻炼(长期锻炼)是足阳明胃经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到30分钟锻炼的人比不到30分钟的人更容易诱发痛风。正确的锻炼能预防痛风。结果提示,运动可诱发痛风,这可能与本次调查中痛风病人延长锻炼时间有关。
研究对象每天锻炼(2.2±2.1)小时,以散步、慢跑、务农为主,务农40例(6.4±0.7)小时,说明长期锻炼引起痛风的可能性增加。结论:运动(长期锻炼)是足阳明胃经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属于足阳明胃经痛风范畴。
膝足背患者要注意科学合理的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避免长期或剧烈运动,可引起体内水分流失,降低尿量。另外,运动或长时间的运动导致乳酸分泌过多,与尿酸竞争排泄,UA排泄减少,提高SUA水平,诱发痛风。
结语:痛风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外邪、经络气血运行、阴阳消长。所以,痛风患者可遵循经络理论的基本作息规律。早起、晚、晚抵抗外源致病菌的能力较弱,因此早晚更容易发病。所以,痛风患者要注意早防寒,避免外邪,预防感冒,预防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