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著名的乱世时期,后周最后一个皇帝柴宗训,登基时年仅7岁,无力管理国家,更多的仰仗赵匡胤,赵匡胤在后周极度虚弱的时候发动陈桥驿兵变,*袍加身登上了龙座。
众兄弟跪拜*袍加身的赵匡胤他刚登基时的局势是:在南方,江南有南唐,岭南有南汉,四川有后蜀等,小国繁多,宋朝控制的是中国的北部地区,但是山西有个北汉,北方还有强大的契丹虎视耽耽看着中原地区打打杀杀,争权夺利闹剧激烈而精彩。契丹不时帮帮其中一个加把火,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儿皇帝,后晋石敬瑭就是向契丹割地屈膝才取得皇位的。到后期甚至有的帝王没有契丹撑腰连皇帝都做不下去。
儿皇帝石敬瑭跪拜契丹首领如果赵匡胤无作为,他将是第六个短命的小王朝,《继资治通鉴长编》里记载,赵匡胤的手杖里藏有宝剑,以便他随时防身保命用。皇帝都要自己藏暗器自己保护自己,他的日子并不太平,提心吊胆的过着日子。这样的局势下赵匡胤焦虑不安!
混战何时能被制止五代十国是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叛乱,争夺,战争是主旋律。为压制地方割据势力,五代后期周世宗加大禁*实力,中央在pk地方中逐渐优势明显,但禁*力量过于强大,地方无法与之抗衡的同时,中央也无法掌控禁*,他自己不就是由禁*统领爬上皇位的吗?历史不会重演吗?《继资治通鉴长篇卷二》记载了他与赵普的对话,宋太祖说道:“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道:“陛下之言吉也,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自唐末十年来连连征战,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当这个皇帝也想有番作为,现在不注意皇位都不保,我该怎么办,爱卿觉得该如何是好啊?赵普夸了他两句后直接告诉他:君臣关系中臣必须弱君才能控制,皇上您只要稍稍的用点办法收回兵权,控制了地方的钱粮,自己控制了*队,就OK大吉了。
赵普在赵匡胤的皇帝生涯中作用巨大宋太祖于是开了一次君臣言欢的酒会,在酒会上他故意喝多了,情真意切,声泪俱下的感谢了众兄弟的帮忙,也悠悠的表达了自己对自己前途的担心,他特别提到自己是由禁*统领起来做皇帝的难处,自己确实不想也不愿意做皇帝,是你们,是你们硬让我上来的啊!我做皇帝是为了兄弟们的荣华富贵啊!你们也许有一天也会像我这样“为难”啊。我替兄弟们担心,忧虑重重!
杯酒释兵权后的赵匡胤如释重负第二天握有重兵和大权的兄弟伙些写好了辞职报告送给了宋太祖,告老还乡的告老还乡,类风湿犯的治疗类风湿,钓鱼的去郊外钓鱼,一句话,不管你赵匡胤如何“舍不得”,我们就是“干不了”了。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你们不走,我晚上无法好好睡觉宋太祖收回兵权后不再让有实力的藩镇将领担任禁*头领,把禁*兵权分散,禁*被他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他在地方设立转运使,把地方税收收归中央,地方精兵被充到中央的禁*里,地方再也无力与他抗衡,对于南方小国,他采取了先南后北,逐步削弱的策略。混战局面停止了,北宋出现了一派繁华景象。
繁华的北宋汴京他辜负了周世宗的重托,欺负了一个7岁的孩子。在登上皇位的过程中他明白,人性的不确定性是*治斗争中最可怕的,他深知重信哪个大臣,托付哪个忠义之士都是古代帝王最不应该干的事。只有自己控制实际权力,自己足够强大才能成就霸业,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控制实权才能强大正是环境的险恶让赵匡忧虑无比,忧虑下他能居安而思危,明白唐朝繁华的背后是君王励精图治,兢兢业业的苦干精神。唐朝的败落灭亡是皇帝的纵欲享乐、不思进取的秃废所致,他怕自己重蹈覆辙!忧虑之下他运筹帷幄,深谋远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皇权,发展经济,成就了一个盛世繁华的大宋王朝,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我的压力比任何人大我们置身现代职场,工作压力,家庭压力,时代进步的压力也让我们忧虑重重,这样的忧虑未必是坏事,如果我们在忧虑中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利用身边有效的资源发展自我,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技能,让自己与时俱进,我们一样可以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我们不是宋太祖,但一样可以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