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确切病因不明。基本病理改变是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本病全球性分布,是造成人类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我们怎么治疗呢?
现在我就介绍一下可延缓和控制病情药物,也就是: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该类药物较非甾体抗炎药发挥作用慢,需1-6个月,不具备镇痛和抗炎作用,但可延缓和控制病情进展。类风湿关节炎一旦诊断,都应早期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药物的选择和应用方案要根据病人病情活动性、严重性和进展而定,视病情可单用也可采用2种及以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合使用。常用的药物有;
甲氨蝶呤:治疗的首选药,也是联合治疗的基本药物。每周7.5-20mg,以口服为主,亦可静注或肌注,需要着重强调每周一次给药。通常4-6周起效,疗程至少半年。不良反应有肝损害,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口炎等,用药前3个月每4-6周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如稳定后可改为每3个月检测一次,肾功能不全者需要减量来氟米特:口服每日10-20mg。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肝损伤、脱发、骨髓抑制和高血压等。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羟氯喹和氯喹:前者应用较多,每日0.2-0.4g,分两次服用。肝、肾相关副作用较小,无需常规检测。用药前和治疗期间需检查眼底,以检测该药可能导致的视网膜损害。柳氮磺吡啶:剂量为每日1-3g,分2-3次服用,由小剂量开始,会减少不良反应,对磺胺过敏者禁用。
硫唑嘌呤,每日mg口服,病情稳定后改为50mg维持,服药期间需要查肝肾功能和血象,需特别注意粒细胞减少症。环孢素:每日剂量为2.5-5mg/kg体重,分1-2次口服,其突出的不
良反应为血肌酐和血压上升,用药期间宜严密检测。
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与病程长短、病情程度及治疗有关。如果该病经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80%以上病人能够实现缓解,只有少数最终致残。#类风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