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其全球发病率较高,任何年龄段均有可能发病,其中女性患者占多数,是男性患者的2~3倍。其病程长,致残率较高,且多脏器功能受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类风湿患者的心理负担很大,容易进而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而患者的这些不良心理状态又会进一步加重病情,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因此患者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也应重视。
类风湿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
悲观抑郁型
这是类风湿患者最常见的精神症状,因为听说类风湿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不能根治,需终身治疗,随着病程的延长,住院次数增多,经济负担过重,久而久之,失去耐心和信心,再加上周围的亲属、同事有的对他们感情冷淡、缺乏同情或关怀,容易产生悲观抑郁的心情。
忧虑过度型
主要表现为整日思虑重重,无望、无助、无价值感。患者得此疾病,尤其是年轻患者怕影响形象,怕被人另眼相看,担心自己的学业、工作、恋爱、婚姻、前途受影响,为此忧心忡忡。
烦躁易怒型
有的患者得了类风湿后,不能接受现实、积极主动地改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适应病情需要,而是怨天尤人,埋怨自己为什么会得此病,对周围事物和环境厌烦、急躁、遇人遇事易动肝火,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照顾不周。
孤独自卑型
有些患者听说本病不能治愈,就对战胜疾病失去信心,不愿配合治疗,常常自闭独处,不愿与外界、他人相处,等到关节畸形,活动受限甚至不能自理,常被“残疾阴影感”笼罩。
过分依赖型
由于长期患病或并发症较重,需卧床休息,要人伺候,导致过分依赖医护人员、配偶、子女和朋友等。
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疾病因素
由于疾病本身导致患者关节疼痛,害怕残疾或已经面对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失去进行激烈运动的自由,对其今后工作和生活顾虑重重,并在渴望治疗的同时,却又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对药物实际作用信心不强。
环境因素
本病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加重家庭负担,与周围朋友、同事关系的改变,社交娱乐活动的停止,家属时常在患者面前流露出对疾病的过分担心和对患者的冷嘲热讽,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类风湿患者如何缓解焦虑?
类风湿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护理,特别是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受限和残毁型患者,日常生活的照料及肢体功能锻炼方面需要得到家属的协助,生活环境要干燥,阳光充足,避免在潮湿、寒冷的环境中坐息,要劳逸结合。
类风湿患者自己也要树立起良好的信心,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医患之间建立充分的信任。听医生的话,定期复诊遵医嘱按时服药,病情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