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心肌病是指除了CHD、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肺源性心脏病以外的以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二、扩张型心肌病(DCM)
1.病因
特发性、家族遗传性、获得性和继发性
2.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并有一定程度的心肌肥厚。肉眼观,心脏重量增加,两侧心腔明显扩张,心室壁略厚或正常。光镜下,心肌细胞不均匀性肥大、伸长,细胞核大,深染。
三、肥厚型心肌病(HCM)
是以左心室和(或)右心室肥厚、心室腔变小、左心室充盈受阻和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特征的心肌病。20-50岁多见,是青年猝死常见原因。
1.病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代谢性或浸润性疾病、内分泌紊乱
2.病理变化
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肉眼观,心脏增大、重量增加,两侧心室壁肥厚、室间隔厚度大于左心室的游离壁。光镜下,心肌细胞弥漫性肥大,核大、深染、畸形、明显的心肌纤维走行紊乱。
四、限制型心肌病(RCM)
是以单侧或双侧心室充盈受限和舒张期容量减少为特征。
1.病因
目前不明
2.病理变化
肉眼观,心腔狭窄,心内膜以及心内膜下纤维性增厚。光镜下,心内膜纤维化,可发生玻璃样变和钙化,伴有附壁血栓形成。
五、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
是指右心室心肌被纤维脂肪组织进行性替代的心肌病。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多发。
1.病因
家族性发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炎症也起重要作用
2.病理变化
主要是右室局部或全部心肌为脂肪性或纤维脂肪组织替代。
六、特异性心肌病(SCM)
也称继发性心肌病,多数伴有心室扩大和各种类型心律失常,临床表现类似DCM。包括克山病(KD)、酒精性心肌病、围生期心肌病、药物性心肌病
考点二心肌炎
一、病*性心肌炎(高频)
1.概念
是指嗜心肌性病*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病变。常见病*是柯萨奇B组2-5型和A组9型,其次是埃可病*和腺病*,还有流感病*、风疹病*、巨细胞病*以及肝炎病*。
2.病因及发病机制
a.急性或持续性病*感染引起的心肌直接损害
b.病*介导免疫损伤,以T细胞免疫为主
c.多种炎症因子和NO等介导的心肌损害和微血管损害
3.病理变化
光镜下,心肌细胞间质水肿,其间可见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将心肌分割成条索状。
二、细菌性心肌炎
常见细菌有白喉杆菌、沙门菌属、链球菌、结核杆菌、脑膜双球菌和肺炎球菌。
三、孤立性心肌炎(特发性心肌炎)
病理变化:弥漫性间质性心肌炎、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
四、免疫反应性心肌炎
主要见于一些变态反应性疾病,例如风湿性心肌炎、类风湿心肌炎等;其次是某些药物引起的过敏性心肌炎,如磺胺类、抗生素等。
考点三心包炎
一、概念
心包炎是由病原微生物(主要为细菌)和某些代谢产物引起的脏层、壁层心外膜发生的炎症反应,大多数是一种并发症,多继发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尿*症等。
二、急性心包炎(高频)
1.浆液性心包炎
以浆液性渗出为主要特征,主要由非感染性疾病引起,如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主要病理变化为心外膜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心包腔有一定量浆液性渗出液,并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渗出。
2.纤维素性及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最常见)
肉眼观,壁两层表面附着一层*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呈绒毛状,故称绒毛心。
3.化脓性心包炎
由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化脓性细菌侵袭心包所致。
4.出血性心包炎
大多数由结核杆菌经血道感染引起,亦可由恶性肿瘤累及心包所致。
(以上选图来自五年制第九版病理学课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