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目标是达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即达标治疗,最终目的为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病变是由炎性细胞浸润及其释放的炎性介质所致。尽早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作用,能有效阻止或减缓关节滑膜及软骨的病变。故类风湿一经确诊,应及时给予规范治疗。
尽管类风湿无法根治,但通过达标治疗(reat-to-targetT2T)可有效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
达标治疗指治疗达到临床缓解,即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2.6,或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2.8,或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3.3。
在无法达到以上标准时,可以以低疾病活动度作为治疗目标,即DAS28≤3.2或CDAI≤10或SDAI≤11。
但应注意,基于评估工具进行疾病活动度的评价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有研究显示,关节肿胀的RA患者即使DAS28≤2.6,仍会发生进一步的关节损害。可结合影像学如B超,MRI综合评估。
年,ACR和EULAR推出下述缓解标准: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患者对疾病的整体评价均≤1,由于其特异度较高,便于评价和记忆,因此已逐渐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但其达标率较低,故临床医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评估标准。
了解更多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