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RA)基本病理表现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可并发心血管疾病、肿瘤、感染、骨质疏松症等。这些并发症不仅发生率高,还具有很高的危险性,是导致RA患者死亡最主要原因。
这些并发症很危险
一、心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类风湿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是普通人的2倍,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瓣膜病变等。
心血管疾病是类风湿患者最重要的致死原因,类风湿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是多种风险因素共存而导致的后果。
类风湿炎症能损伤血管内壁,改变血凝、血脂状态,因此动脉粥硬化,从而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
糖皮质激素可能影响血压、血脂和糖耐量异常,会加重心血管疾病风险。
部分非甾体抗炎药物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可能通过凝血作用,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风险。
部分患者由于病情活动程度和关节功能受限,运动量下降,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增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风险。
建议
类风湿患者控制体内炎症,日常生活做到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控制体重等,更要注意不要盲目滥用药物。
二、发生感染
类风湿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机能的紊乱、慢性消耗、免疫抑制和糖皮质激素的持续应用,特别是生物制剂的应用,伴发感染的概率增加。
据报道,我国类风湿患者伴发感染,主要为泌尿系统和下呼吸道(肺部)感染,其中存在多部位感染、重叠感染的情况,发生率在10%左右。
其中,药物的使用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
肺间质病变是类风湿关节炎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其患者本身就易发生感染。
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长期应用可使机体的防御功能降低,易诱发各种感染或使潜在的病灶扩散。
感染是免疫制剂、生物制剂较常见的不良反应。
建议
控制体内炎症,不要滥用药物;要适当运动、充足休息,增强自身免疫力,更好抵御病菌的入侵。
也要注意选择正规卫生的渠道购买食物,食物烹饪时要加热充分;在外出行,要做好个人防护,保证住所卫生干净,定期清洗消*空调,这样能很大程度的避免病菌入侵诱发感染。
三、肿瘤
心血管疾病、感染、肿瘤是导致RA患者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活动度越高、疾病控制越差、发病年限越久等,其发生率越高。
因为慢性炎症会造成细胞增殖、基因突变、原癌基因活化和血管新生,所以炎症存在的时间越长,肿瘤发生的风险越高。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患血液系统肿瘤和肺癌的风险会有所升高,其中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明显增加,有发展为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其次为肺癌、甲状腺癌。
但与此同时,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风险却会降低。
除类风湿导致的慢性炎症之外,部分药物可能会升高肿瘤风险,如环磷酰胺;部分药物仍有争议,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
建议
定期进行肿瘤标记物检查,如果出现阳性,及时筛查;日常生活中多补充新鲜蔬果,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运动,避免或限制腌制、高盐、高油等不健康的食品。
四、骨质疏松及骨折
研究发现,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约为健康人群的2.3倍,由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
骨折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危害极大,不仅可造成肢体活动障碍,还可诱发褥疮、肺炎、血栓等多种危急重症。因此,骨质疏松也被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并发症中最危险的“隐形杀手”。
RA患者易引发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
与病情活动度相关,研究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下降幅度与关节晨僵时间、肿痛关节数、血沉及CRP水平成正比。
由于疾病本身引起疼痛、关节障碍的原因,导致患者活动量减少影响骨骼肌,加快骨量丢失。
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一步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
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造成的骨量减少在治疗初期就已经出现,且持续性存在。即使使用≤7.5mg每天,也会引起骨量丢失,随着激素使用剂量越大、周期越长,则骨量减少越严重。
建议
及时检测骨密度并评估风险,适时监测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水平,及早发现RA患者骨丢失及骨折风险;
控制病情,避免或限制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延缓或预防骨丢失;
日常生活中补充钙和维生素D以及适当的运动,并且增加太阳光照时间,增强骨密度;
日常生活或运动时,避免摔倒,如起身不要太快,上厕所时抓住周围可支撑身体的地方,避免倒走等易诱发摔倒的运动,以及选择合适的鞋子和佩戴护膝等,尽量减少摔倒导致的伤害。
类风湿的各种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寿命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检查并采取措施控制病情发展,降低疾病的活动度,对有效治疗RA及改善RA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