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疾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两方对比看经方ldquo药证rdq
TUhjnbcbe - 2021/10/15 22:18:00
最近很忙……

很久都没好好安静的享受一下生活带来的美好了……

唉……真希望每天都是假期,每天都可能躺在床上,然后……

不过,我今天突然想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所谓一定要抽空跟我的粉丝们分享……

先问个问题?经方里“长得很像”方子有几个,你能不能在评论区告诉笔者呢?期待你们的留言!

笔者先说两个有趣的“长得很像”的方子!

枳实栀子汤(有宿食时)vs栀子大*汤!

这两个方子相似度很高,药物组成一模一样,甚至其中“栀子、豆豉”的药物剂量都一样,而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枳实、大*”的用量和煎煮方法而已,所以他们的主证也不同!“枳实栀子汤”

枳实(炙)三枚栀子(擘)十四个豉(绵裹)一升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

《伤寒论》第条: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我们知道疾病刚刚痊愈的时候脾胃其实还是很虚弱的,尤其是经过大病和久病的时候,而这个是我们一定要注意饮食,不能一高兴就吃多了,要知道吃多了也会惹出麻烦!

这里说的“劳复”从字面上的理解是劳累后引发病情反复,但是笔者经过反复研究觉得这个“劳复”和后面的方子治疗方向似乎不太符合,所以干脆就把它理解为“食复”,话说病刚好没几天,脾胃消化功能还很虚弱,而患者就开始暴饮暴食,所以食物不能在体内被消化,不能被消化的食物就积聚在体内成了“负担”,这时候病情也就因此有了反复!

怎么治疗呢?当然是把这些“负担”去掉,因为多余的食物在体内停留会产生积热,所以仲景用“栀子、豆豉”来宣透“积热”,而多余的食物停留在胃肠也会产生胀满,所以又用“枳实”来行滞胀之气,而因为多余的食物在体内停留日久就变成了“宿食”,所以加上了具有“推陈致新作用“大*”来帮助胃肠“消化”积滞!

另外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煎煮药物的水是“清浆水”,它的制作方法大概就是把煮好白米粥放一段时间后取出上面有酸味的白沫,其意义大概就是帮助“消化”而已!

“栀子大*汤”

栀子十四枚大*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金匮要略》:酒*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汤主之。这条明确了治疗方向就是“酒疸”,关于“酒疸”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大概就是因为大量饮酒,而酒为湿热之品,湿热长时间停留在体内继而引发身体发*这就是“酒疸”!

因为“湿热”停留体内,“热”扰于上则发为“懊侬”(类似烦躁),“湿”阻气机则“痛”,所以此时去除“湿热”为主要矛盾!这里还是用“栀子、豆豉”来除“积热”,这与上条的意义大概是一致的,而这里“大*”用量仅仅为“一两”,而上方的大*用量则为“博棋子五六枚”(据考证一枚为现代11克左右,而按照汉代一两等于现代15克计算,五六枚大*的重量大概为3-4两。)

所以上方的大*用量更大,而这个方的“枳实”用量却比上方更多,“大*”与“枳实”两者共用偏于行气消积,而“大*”的量多,“枳实”的量少,说明作用更偏去有形的“积”,兼以行滞胀之气,而此方“大*”量少,“枳实”的量比上方加大,说明该方的主攻方向并不是“去积”,而是“行滞气”继而止痛,这与“枳实芍药散”中的“枳实”使用意义如出一辙!再结合对比“大承气汤”中“大*”与“枳实”的量效关系(大*四两,枳实五枚)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断:仲景使用大*“去积”的时候往往是针对“有形”之邪,此时大*的用量一般会较大,一般在三两以上,此时配合“枳实”行滞气的时候用量相对减少,一般只用三枚左右,而导致仲景用“枳实”消滞气”的时候用量会加大,一般在五枚左右,而此时使用大*的目的更多的是“承顺腑气”而不是“泻下攻积”!

仲景药证之间的关系及量效的考证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热点!能够搞明白这些东西后,我想大家的经方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

仁心仁术

支持原创

1
查看完整版本: 两方对比看经方ldquo药证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