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疾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少见部位典型表现,这样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你
TUhjnbcbe - 2021/7/28 11:24:00

影像时间

病例展示

患者,女,19岁,近来自觉髋关节疼痛。影像表现:X线示双侧股骨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骨盆组成骨骨质密度不均匀性增高,双侧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关节间隙变窄;CT示双侧骶髂关节面及髋关节面不规整,关节面下可见多个小囊状低密度影,邻近骨质密度增高,关节间隙变窄;MRI示双侧股骨头关节面下可见小斑片状T1WI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影,边缘模糊,以右侧为著,滑膜增厚,右侧髋关节囊内可见水样信号影。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症和骨质侵蚀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一般由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导致,当出现软骨、骨质受累时,可引起关节结构破坏,甚至出现畸形或功能丧失。遗传、感染、内分泌、风寒、湿冷、疲劳、外伤等因素均可导致该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多发人群则是以中老年为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实验室检查时可见IgG、IgM、IgA升高,且抗角蛋白抗体、抗环胍氨酸多肽抗体等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作为诊断依据,但检测所需时间较长。

临床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高峰在35~60岁,男女发病比例为3∶1。在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为0.32%~0.36%,主要累及周围关节,可表现为以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病程持久并可反复发作。较为常见的累及关节为腕关节,并且以腕关节炎为首发症状。患者发病后会出现晨僵,且晨僵持续时间与关节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疼痛、肿胀、关节畸形与骨质疏松等症状。在发病早期,患者一般无明显功能障碍,多数被漏诊,临床需引起警惕,如果不及时诊治,患者将发生反复关节肿痛,甚至不可逆转的关节畸形。

影像表现

X线:早期表现为关节囊肿胀,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可正常或略增宽,以后关节间隙逐渐变窄,关节面毛糙模糊,以后骨质破坏扩大形成明显不规则边缘凹陷和骨内小囊状破坏,关节破坏严重者可出现半脱位或者畸形。双手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指间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下可见骨质破坏,部分指尖关节半脱位,双侧腕间骨关节间隙消失,骨质破坏。骨盆骨质疏松,双侧髋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密度增高,关节面下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影。CT:能显示平片所见,显示骨质疏松不如平片,但显示骨侵蚀优于平片,可见骨性关节面锯齿样破坏,骨板局限性中断和骨板下囊状破坏。双侧膝关节组成骨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双侧膝关节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密度增高,关节面下可见囊状骨质破坏区。MRI:滑膜炎是RA患者常见的一种MRI影像学征象,滑膜增厚T1加权像呈现低信号或等信号,脂肪抑制T2加权像呈现高信号,经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骨髓水肿T1加权像信号减低,T2加权像信号增高明显,边界模糊,具有可逆性,可见于骨质破坏周围,亦可独立出现;骨侵蚀以关节边缘不规则缺损为主要表现,边界清晰,并且缺损区可显示强化的滑膜。诸骨关节面骨质侵蚀性骨质破坏改变,呈胫骨平台塌陷、股骨关节面凹陷,诸骨边缘骨质增生等改变,并股骨内外上髁、胫骨平台关节面下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关节滑膜弥漫性明显增厚,关节囊内见少量关节积液影,关节周围软组织弥漫性明显肿胀。

鉴别诊断

骨性关节炎:骨退行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常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以内侧关节间隙为著,关节面硬化变形,边缘性骨质增生,骨桥形成,关节面下囊性变,关节内游离体、钙化。右侧膝关节关节间隙变窄,以内侧为著,股骨远端及胫骨平台边缘可见骨赘形成,关节面硬化。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男性,好发部位为第一跖趾关节,也可侵犯其它关节,发作时多急骤起病,数小时内出现红肿热痛,疼痛剧烈不能触碰,影像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相应关节骨质破坏,可出现局部畸形,常伴痛风石形成。痛风性关节炎。X线平片示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穿凿状骨质破坏,边缘呈外翘状,邻近软组织肿胀,呈团块状高密度影。强直性脊柱炎:年轻男性,HLA-B27+,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和脊柱,导致关节骨性强直,椎间韧带钙化,脊柱呈竹节状,手和足关节极少发病,四肢关节发病多为非对称性。双侧骶髂关节关节面骨质融合,关节间隙消失,关节面下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椎间韧带钙化,呈「竹节样」改变。侧位片可以看到竹节样的锥体,和失去正常锥体凹面的方锥。

作者

汪小二

内容策划

小雪球、彭龙

题图来源

图虫创意

插图来源

作者提供

投稿及转载

medical_radiology

.
1
查看完整版本: 少见部位典型表现,这样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