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医院风湿免疫科*闰月教授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滑膜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病”“痹症”“历节”等范畴。
早在《*帝内经》就有关于痹症的详细论述,如“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发病多因禀赋不足、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客于经络肢节,留而不去,日久而化生痰湿瘀*痹阻气血经脉而成。
痰湿瘀*痹阻经脉,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重要机理。
那么,*闰月大夫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从“湿”、“瘀”、“虚”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从湿论治有中医认为,湿邪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关键,是其首要的病理因素。
湿为阴邪,其性重着黏滞,侵袭机体,最易留滞经络关节肌肉,痹阻气血,久则湿聚成痰。
无湿则无痰,无痰则少瘀,所以祛湿为治疗的第一要务。
而湿邪致病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内湿和外湿。
外湿主要是久居湿地,冒雨涉水,湿衣贴身,或者汗出当风等;内湿多因嗜食肥甘厚腻,嗜酒过度或不节饮食,好食生冷之品,导致脾胃受损,脾主运化水液,脾虚水湿不化,聚水成湿,湿聚为痰,流注经络关节而发病。
因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最首要的任务就是祛除湿邪。
不管是寒湿痹、湿热痹,如果湿邪未去,则疾病难以向愈。
而湿有外湿和内湿的不同,有在表在里,在上、中、下三焦之分,有热化、寒化之别,临床上要根据患者湿邪表现的特点,因势利导。如:
偏于上焦者,宜宣肺祛湿;
偏于中焦者,宜健脾燥湿;
偏于下焦者,宜淡渗利湿;
偏于寒者,宜温化寒湿;
偏于热者,宜清热除湿。
从瘀论治《类证治裁》曰:“痹久必有浊痰败血,瘀滞经络。”
《医林改错》有“瘀血致痹说”,可见痹症必挟瘀。
导致痹症的各种病因如风、寒、湿、热之邪痹阻经络或正气虚弱等均可导致血瘀的产生。
血瘀可出现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各期,初期外感风寒湿,外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疾病发展,正邪交争以气滞血瘀为主要特征;病久则出现久病入络。
“血瘀”既可成为主要的发病因素,又可作为主要的病理机制而贯穿于疾病始终。
其中,瘀血含义有三:
一是多种因素导致血行不畅停滞而成瘀血,二是离经之血,
三是郁积的病理产物,如瘀*等。
从虚论治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以虚实夹杂为主要表现的虚损性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
痹证的发生除了风寒湿外邪的侵袭外,还由于机体内部脏腑经络阴阳失调逆乱,“两气相感”而生病,强调先由脏腑内伤、阴阳失调以及营卫不和,然后风寒湿邪乘虚内侵而致病。
《*帝内经》言:“病久不去者,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合于肝。“因此就正虚而言,多以脾虚为先,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渐致营卫气血不足,久之累及肝肾,导致肝肾亏虚。
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类风湿关节炎在整体上表现为肝脾肾虚、气血不足虚的一面,在局部又表现为湿痹阻的一面。
因此无论清热散寒、祛湿化痰还是滋补肝肾、补益气血都应着重整体调治,标本兼顾。
如忌一味温补,即使有明显的阳虚表现,即使局部关节肿痛不红不热,遇寒痛甚,也要考虑本病在阳虚内寒的同时还有阴血不足的一面,在使用乌头、附子温补的同时,宜配用如白芍、生地*等阴柔之品,即可防止乌头、附子辛散太过,又可制其温燥伤阴。
总之,本病的治疗需把握好扶正与祛邪的尺度,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参考文献:
[1]杜明瑞,冯福海.从“痰”“瘀”“虚”论治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J].中医研究,:12-14.
[2]许文亚,刘秋红,李晓茹.类风湿关节炎从虚论治[J].中外医疗,
[3]商阿萍,潘广博.类风湿关节炎从气虚络阻论治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38.
专家介绍*闰月中西结合临床医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医院风湿免疫研究团队负责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社区卫生学会风湿康复分会副主委,岭南中医抗风湿联盟秘书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分会青年副主委,珠江科技新星,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博士,国家公派荷兰访问学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医院拔尖人才,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学术传承人,首届广州市科普名师,树兰医学青年奖被提名奖,广东省卫计委青年岗位能手,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等风湿免疫病。
专家出诊时间如下:
科研门诊:周二下午(医院大德路总院)、周四下午(医院医院)
执行编辑:庄映格审核校对:何明坤责任编辑:宋莉萍点亮在看,一起携手战胜风湿免疫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