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医院风湿免疫科*闰月教授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表现,进行性发展,最终可造成全身多系统受损。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类风湿以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为发病的外因,正气不足为发病的内因。
以往中医治疗类风湿,早期多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晚期多以益气养血、滋补肝肾、活血通络等为主。
今天,*闰月大夫给大家聊的是从少阴论治类风湿。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与少阴“寒”是类风湿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类风湿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景岳全书·风痹》曰:“若欲辨其寒热,则多热者方是阳证,则无热者便是阴证,然痹本是阴邪,唯寒者多而热者少,此则不可不察。”
在痹证发病过程中,以“寒痹”多见,故“寒”是类风湿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阳气亏虚是类风湿发病的重要原因《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虚损启微》曰:“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
可知阳气亏虚是类风湿发病的重要原因,因此,阳气充沛的与否是寒湿生成的关键,也是祛除寒湿的关键。
痰瘀互结是类风湿关节变形的病机所在若阳气虚衰,无法蒸腾气化,则阴浊之气盛行,或无法抗邪,风寒湿外袭,深入经络关节等,痹阻气血,最后形成痰瘀互结。
痰瘀互结,缠绵难解,长期积聚,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停于局部的代谢产物进一步增多,滑膜变厚,可向关节腔内突出,发展到关节面粘连,使关节畸形。
这也是类风湿患者关节疼痛,变形的原因。
类风湿的病位在表、病性为阴为少阴病痹证急性发作时多为表阳证,而寻求中医治疗的类风湿患者,多数过了急性发作期,因病史较长,机体往往呈现出抑制、衰退、虚弱等状态。
其次,结合类风湿的临床表现可知,类风湿的病位在表、病性为阴,即为少阴病。
类风湿的病情进展与少阴类风湿的发生、发展与肾关系密切从中医学角度来看,类风湿的发生、发展主要与先天禀赋不足、外感六淫之邪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肾虚是痹病发生的根本,同时类风湿关节炎作为慢性疾病,病情缠绵,久病必瘀;因此肾虚作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先天条件。
类风湿的发生及临床表现与心密切相关《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王冰注《*帝内经·素问》曰:“心寂则痛微,心燥则痛甚,百端之起,皆由心生。”
类风湿患者关节疼痛最先累及远端指关节,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后期由于骨质被破坏,双手可表现为尺侧偏斜畸形等,这与手少阴心经的经脉循行相符。
《素问·痹论篇》曰:“淫气忧思,痹聚在心。”
其次类风湿属久病顽症,必然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若精神愉快,心情开朗,则预后较好,否则预后不良。
综上可知,类风湿的发生及临床表现与心密切相关。
贫血是类风湿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之一类风湿病情迁延不愈,进一步发展可累及血液、呼吸及循环等系统。
血液学方面可表现为贫血。
调查发现,贫血是类风湿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之一,最常见类型为慢性病贫血,其发病率占60%~80%。
综上可知,从少阴心、肾为基础论治类风湿具有充分依据。
此良方适用于阳虚阴寒内盛的类友《虚损启微》指出:“欲补其阳,唯辛甘温燥之剂为宜。”
属少阴病的类风湿患者以关节冷痛,遇寒加重最为明显,寒者当热之。
少阴证的病机是心肾阳虚,阴寒内盛。
故临床治疗阳虚阴寒内盛的类风湿患者当以温热类,归少阴经的药物为主,以通痹解结,反之于平。
最具代表性的药物是附子,其性辛甘,大热,归心、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因其有*,现多使用制附子以减其*性。
注:在少阴病篇治疗类风湿的常用经方有麻*附子细辛汤、附子汤、当归四逆汤等。
参考文献:
[1]李涛,王特,张丽萍,杨小又,邝丽娟,李兆福.从少阴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探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10(01):42-45.
[2]王俊松.类风湿关节炎的六经辨证分布探讨[D].福建中医药大学,.
[3]刘毅,张子强.从少阴辨证治疗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80例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8(06):5.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END·欢迎添加
*闰月教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