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多由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经久不愈、反复发作、逐渐转变成的;或因人体素虚,阳气不足,腠理空虚,卫外不固,直接感受风寒潮湿,留注经络、关节、肌肉等部位,缓慢发生的。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痹证”的范围,《内经·痹论篇》中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痹,是闭塞不通的意思,当机体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后,气血不能通畅,因而引起肢体、关节等处的疼痛、痠楚、重着、麻木等证,都叫“痹证”。
从临床实际情况看,由于人的体质各异,病程长短有别,感受的外邪不同,可将本病分为虚、实两类。
(一)实证类的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一般患者体质较强,病程较短。由于感受的外邪不同,可表现为风胜、寒胜、湿胜等证型。
1.行痹证:风胜的是行痹,也叫风痹。主要症状是全身关节或肌肉痠痛,游走不定,而以腕、肘、膝、踝等大关节最为多见,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寒发热等。舌苔薄白,脉象浮缓。
感受风寒湿邪,以风邪偏重。
养血祛风为主,佐以散寒燥湿。
养血祛风汤加减:当归10克,酒白芍10克,川芎10克,防风5克,秦艽10克,陈皮10克,桂枝5克,羌活5克,独活5克,松节10克。
当归、白芍、川芎养血荣筋;防风、秦艽祛风止痛,羌独活、桂枝散寒祛风湿;陈皮行气止痛;松节治关节痠痛。
串痛也叫游走性疼痛,多由风邪所致。“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这是古代医家的临床经验,所以治风除用祛风药外,还要加养血药。根据“气为血帅”、“血随气行”的道理,在应用血分药时,须加一、二味气分药,才能使血药发挥更大的作用。2.痛痹证:寒胜的是痛痹,也叫寒痹。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痛有定处,疼痛剧烈,得热痛减,遇冷痛重,关节屈伸不利,无红肿热感,或有溲清便稀,舌苔白,脉象弦紧。
感受风寒湿邪,以寒偏重。
温经散寒为主,佐以祛风除湿。
乌头汤加减:乌头10克,炙*芪15克,桂枝10克,杭芍10克,炙甘草5克,秦艽10克,苍术10克,生麻*5克。
加减:怕冷寒重,加炮附子30克,先煎四十分钟。
乌头、桂枝温经散寒,麻*通阳散邪,*芪益气助驱寒湿;白芍、甘草抑制乌、麻之辛热而止痛;秦艽、苍术散风除湿。寒湿非麻*、桂枝、乌头不能去,但这类药性燥烈,故用*芪之补,白芍之寒,甘草之缓制之,使燥烈之性去,而散寒之力强。
3.着痹证:湿胜的是着痹,也叫湿痹。主要症状是肢体关节疼痛沉重或麻木,痛有定处,发作缓慢或局部肿胀,舌苔白腻或舌体胖,边有齿痕,脉象濡或缓。
更多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