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是人们无法阻挡的事情,这也体现在关节上,人到中年,就会逐渐感到腿脚不灵便,甚至膝关节疼痛,就要小心关节炎。而关节炎中最常见的就是骨关节炎,40岁以上人群膝关节疼痛,大多都是膝骨关节炎在作祟。患上膝骨关节炎后,轻则疼痛,早期表现为上下楼梯痛或下蹲痛,休息后缓解,疼痛随病情进展发展为持续痛,甚至夜不能寐,终末期患者关节破坏炎症,还会出现关节畸形甚至失去活动能力,有残疾的风险。
膝骨关节炎以膝关节软骨变性、破坏为源头,覆盖于骨端表面的透明软骨光滑而有弹性,但随着年龄增长,软骨会逐渐发生退变,在漫长的运动过程中软骨就会逐渐磨损乃至破坏,软骨损伤到一定程度后,软骨下骨端失去保护会增生出骨刺,磨损脱落的软骨碎屑会引发炎症,膝关节就会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关节软骨是不具备再生能力的,一旦破坏就无法逆转,因此膝骨关节炎也是难以根治的,减轻或消除疼痛,矫正畸形,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就是膝骨关节炎治疗的目的所在,也是治疗达标的标准。
治疗膝骨关节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需要用终身与其做抗争,患者能否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规范的治疗,会受到各种因素的挑战,如果没有坚持规范的治疗,或者治疗走错了方向,就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治疗达标遥遥无期。膝骨关节炎患者日常应该注意陷入这6个常见的治疗误区,及早治疗达标免受病痛的折磨。
误区一:用抗生素来消炎
膝骨关节炎发作时关节会出现红、肿、痛的症状,有些患者或者非专科医生不明就里,看到有炎症症状,就用阿莫西林、头孢等抗生素来消炎,大把大把药吃下去,结果炎症根本消不下去,这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炎症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之分。当我们身体遭到细菌、病*等病原体入侵时,就会激活我们的免疫系统,排出淋巴细胞来清理这些入侵者,对身体开展保护,在免疫反应的过程中,会出现局部的红、肿、热、痛,这就是感染性炎症。但另外有一些炎症,发生的过程中并没有细菌、病*等参与,就属于非感染性炎症,比如痛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以骨关节炎为例,炎症的源头是磨损脱落的软骨碎屑。
我们熟知的抗生素,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能够治疗多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比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支气管炎、泌尿系统感染等,但对于骨关节炎、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等非感染性炎症,其实是没有直接疗效的。有些患者会反驳,明明自己就是用了抗生素症状缓解的,怎么会没作用?这种情况确实可能存在,原因或许有这三种可能:
安慰剂——如果一个人深信吃了某种药物病情能好转,在心理作用的帮助下,可能会有安慰剂的效果;
病情轻——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实际上即使不吃药,通过休息或者病情就可以缓解;
肠道菌群——骨关节炎患者病情发作,也可能有肠道菌群失调有关系,抗生素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缓解了炎症。
而对于骨关节炎这一类疾病的非感染性炎症,一般使用的是非甾体抗炎药来消炎止痛,具体用哪一种药,患者应该在专科医生处就诊,遵医嘱用药。
误区二:去除骨刺可以根治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其中一个特征,就是骨质增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出骨刺。有些人不了解骨质增生是怎么回事,听到骨刺两个字就开始遐想,认为就是骨头上长出一根根刺,至于为什么痛,骨刺扎进了肉里,当然会痛了!实际上当然不是这么回事!
我们说了,当软骨破坏到一定程度后,骨端失去软骨的保护,开始直接摩擦,就会引发骨质增生、骨刺形成。首先,骨刺并不是一根根尖刺,实际上仅仅是关节面周缘不规则的突起,可能会对关节周围组织产生压迫或摩擦,但并不会像大家所想得那样扎进肉里。
实际上,当关节软骨遭到破坏后,关节的生理平衡被打破,增生出的骨刺反而有利于建立新的关节平衡,所以,骨质增生其实是机体为了恢复关节平衡的一种自我修复。而骨关节炎的疼痛肿胀等症状,不能直接归咎于骨刺,只有骨刺对邻近组织产生了压迫才会出现疼痛症状,更多的症状其实来源于软骨碎屑引发的滑膜炎症。
现在,仍然有很多不法分子,打着“根治骨质增生”“迅速消除骨刺”的幌子欺骗患者,单单骨质增生实际上不能算一种病,如果骨刺没有压迫周围组织,没有症状自然用不着药物治疗。况且骨质增生者长出的骨刺,其结构成分和正常骨骼并没有什么差别,如果药物能消除骨刺,正常骨骼又怎么幸免?所以药物去骨刺根本是无稽之谈。
误区三:限制钙摄入可以预防骨质增生
关于骨质增生,还有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有人认为骨质增生是因为体内钙太多无处释放,才会催生骨骼长出骨刺,听起来有点像武侠小说中吸人内力的邪功一样,吸取的能力太多就会爆体而亡。
这当然是一种可笑的看法。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骨质增生是在关节生理平衡遭到破坏后才发生的,机体为了建立新的平衡,促使骨刺生成,生成的骨刺实际上对关节起着修复、保护作用,骨刺并不是骨关节炎损害关节的主要武器,软骨碎屑引发的炎症反应才是。
所以,骨质增生的发生,实际上和体内钙多是没什么联系的。与之相反的是,如果患者长期处于缺钙状态,反而会加重骨质增生。如果减少钙的摄入,体内血钙浓度得不到保证,血钙浓度过低会促使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使骨钙溶出到血液中,当血液中钙浓度升高时,又会促使降钙素的分泌增加,促使血钙向关节沉积,导致骨质增生加重。
误区四:腿脚不灵便,就要多运动
人的关节软骨从20岁之后就开始退变,40岁后90%的人都存在软骨退变的现象,40岁之后中老年人腿脚不灵便,很可能就是膝关节退变的表现。但有的人认为,脑子不用会变笨、关节不用会生锈,既然关节活动不灵便了,那就干脆多动动,只要运动通了关节就好了。
中老年人坚持运动自然是好的,有预防代谢类疾病、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增强心肺功能、调整身心状态的作用。但有些老年人,用爬山、踢毽子、爬楼梯下蹲起立等方法来锻炼,增加了膝关节的负担,致使本就已经退变的关节软骨就更容易发生损伤,结果反而招来骨关节炎。
所以,当中老年人腿脚不灵便时,正确的做法不是多运动,而是合理地选择运动,比如游泳、散步、静力收缩以及一些上半身的锻炼,就相对更安全,而且也要注意不可运动过度。而对膝关节负担较大,以及需要扭转膝关节的运动,则要注意避免。
误区五:打封闭止痛快,痛了就打封闭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讲骨关节炎的阶梯治疗时,讲到了如果患者通过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局部外用药物、内服药物,还是不能有些缓解疼痛的症状,这时候医生可能要建议患者打封闭,希望能够快速缓解疼痛症状,让患者恢复活动能力,避免肌力减退关节稳定性下降,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什么是打封闭呢?实际上就是将激素混合麻药,直接直射到患病关节处,以期到达持久消炎止痛的疗法。因为激素具有比非甾体抗炎药更快速明显的消炎作用,所以患者在打封闭后,可能很快就觉得关节不痛了,并且与药物相比持续的时间更长久,有些患者就为了“有效”“省事”,骨关节炎一发作,就想让医生打一针封闭。
医院的医生,肯定多会拒绝患者的这种要求,有两个原因:
其一,打封闭需要刺穿膝关节才能把药物注射到关节腔内,而只要穿刺就存在感染的风险,穿刺的次数越多,感染的风险也越大,尤其是有些患者,医院医生不给打,就到小诊所甚至自己打,如果消*不到位,就很可能发生感染;
其二,激素具有很多副作用,如果用多了,患者就可能出现脸变圆胖、下肢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严重者还可造成股骨头坏死。
所以,对于打封闭治疗,医院进行,而且临床上一般一年超过4次,每两次之间至少间隔3个月,不可滥用。
误区六:只要能止痛,骨关节炎就没问题
有些关节炎患者,错以为关节炎的危害就是疼痛,只要把疼痛症状控制了,那关节炎也没什么好害怕的。像膝骨关节炎,早期患者甚至都没有疼痛或者只有间断性隐痛症状,很容易被忽视,而有些中期患者,通过止痛药物的治疗,疼痛症状一旦控制住,又恢复了以前的运动习惯,甚至开始做有负重的体力劳动,看起来没什么事情,实际上关节损伤在一步步加重。
有不少骨关节炎患者,明明坚持了规范的治疗,但病情仍然不断恶化,很大可能就是生活护理没有做好。比如:
体重较大的患者没有有效减重;
上班族仍然久坐、久站;
经常蹲跪、上下楼梯;
时不时还从事打篮球、踢足球等剧烈运动;
仍然从事搬运重物的体力劳动;
经常膝关节受凉等。
如果这些危险因素不规避,即使通过药物压制住了炎症症状,但关节软骨的破坏会不断加重,关节炎发作也会越来越频繁,疼痛也越来越难控制住。
所以,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来讲,生活中的保护实际上和治疗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护理比治疗更重要,只有把这两个方面同时做好,患者才能既减轻症状又延缓病情,实现治疗达标的目的。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所用部分文字、数据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图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在线预约挂号、咨询病情,可点击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