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药
来源产地为樟科植物乌药的根。
冬春季采挖根,除去细根,洗净晒干,称“乌药个”。趁鲜刮去棕色外皮,切片干燥,称“乌药片”。
生于向阳山坡灌木林中或林缘以及山麓、旷野等地。
分布于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地。
别名旁其、天台乌药、鳑魮、矮樟、矮樟根、铜钱柴、土木香、鲫鱼姜、鸡骨香、白叶柴
乌药片”。
乌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5m。根木质,膨大粗壮,略成念珠状。
树皮灰绿色。小枝幼时密被锈色短柔毛,老时平滑无毛;茎枝坚韧,不易断
。叫互生,革质,椭圆形至广倒卵形,长3-8cm,宽1.5-5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除中脉外,
均光滑无毛,下面灰白色,被淡褐色长柔毛,后变光滑,叶脉3条,基出,极明显;
叶柄短,有短柔毛。
伞形花序腋生,几无总梗;小花梗长1.5-3mm,被毛,簇生多数小花;
花单性,雌雄异株,*绿色;花被6片,大小几相等,广椭圆形,雄花有雄蕊9枚,排成3轮,最内一轮的基部有腺体,花药2室;雌花有退化雄蕊多枚,
子房上位,球形,1室,胚珠1枚。
核果近球形,初绿色,成熟后变黑色。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小时候当柴火烧,浪费!其根行气止痛;叶外敷治风湿性关节炎
性味功效
《中国药典》
辛,温。
归肺、脾、肾、膀胱经。
顺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痛经。
《中药大辞典》
"味辛带微苦,性温。"
入脾、肺、肾、膀胱经。
顺气,开郁,散寒,止痛。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
《中华本草》
辛;温
归脾;胃、肝、肾、膀胱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主胸胁满闷;脘腹胀痛;头痛;寒疝疼痛;痛经及产后腹痛;尿频;遗尿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气虚及内热证患者禁服;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乌药叶
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叶。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中华本草》
辛;温
归脾;肾经
温中理气;消肿止痛。主脘腹冷痛;小便频数;风湿痹痛;跌打伤痛;烫伤
《本草拾遗》:炙研煎饮代茗,补中益气,止小便滑数
《中药大辞典》
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乌药鲜叶捣烂酒炒敷患处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患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