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名内涵
中医内涵的“风湿病”之名,首见于《金匮要略方论·痉湿喝病脉证》:“病者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并提出了有关治法。《神农本草经》、《诸病源候论》、《肘后方》等医古籍中以风湿作为病名并进行深入研究,确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限于四大经典之一《*帝内经》中的痹论专篇是中医“风湿病”的宝贵财富,后人不断继承和发扬。随着现代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渐感到以痹命名,既不符合辨病与辩证相结合之命名传统,又难以囊括所有风湿类疾病。在年第七次全国痹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将痹病改为风湿病。值得注意的是:“中医风湿病”,与西医“风湿病”,其含义及病因病机等是不尽相同的。
2病因病机
早在《内经》中即有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意即,正气不足是风湿病发生的内因,是本;而风、寒、湿等诸邪则是风湿病发生的外在因素,是标。风湿病是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六淫是外在的致病因素,而营卫气血和脏腑功能紊乱是病变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基础。
2.1外感六淫之邪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均可乘人体虚时侵入注于肌肉、留于关节,痹阴气血而发病。而致病之邪又有轻重、主次之不同,而以风、寒、湿多见,尤其是寒湿之邪。
2.2营卫气血失调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相合,气调血畅;营卫不和,邪气乘虚而人,所以营卫失调又为发病之重要原因之一。
2.3脏腑、阴阳内伤脏腑内伤亦为发病及病情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病变经久不愈、内传人里的结果。虽然人体禀赋不同,阴阳各有偏盛、偏衰,但阴阳调和,正气内存,邪侵不能,反之则必阴阳失衡而发病。
2.4痰浊瘀血内生痰浊与瘀血即是机体病邪作用下的病理产物,也可作为病因而作用于人体。风湿病大多为慢性进行过程,疾病既久,那么病邪由表人里,由轻而重,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痰浊与瘀血。痰瘀既成则胶着于骨骱,闭阴气血、经络,遂致关节肿大变形、疼痛加剧、皮下结节、肢体僵硬、麻木,其证多顽固难。
3辨证论治
历代医家依据四大医典之一《*帝内经·痹论》的精髓进行临床诊疗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1风寒湿痹大多都具有肢体、关节疼痛、肿胀、痰楚、僵硬不舒、活动不利等为其主要症状。又因致病之邪偏感不同而临床表现不一:感受风邪致病为重者称为行痹,以肢体关节游走不定疼痛、或兼寒流热表证、舌苔薄白、脉多浮为主要特征,治法以祛风通络为主、佐以散寒利湿,方以防风汤为主方;感受寒邪致病为主者称为痛痹,以肢体关节疼痛、痛有定处、痛甚如锥刺、得热痛减、舌苔白、脉弦等为主要特征,治法以散寒为主、佐以祛风除湿,方药以乌头汤为主方;感受湿邪致病为主者称为着痹,以肢体关节重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活动不便、苔白腻、脉濡缓为主要特征,治法以利湿为主、佐以祛风散寒,方药以薏苡仁汤为主方。
3.2热痹或因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风寒湿邪从阳化热;或因风寒湿痹经久不愈,邪留经络蕴久化热,均可发为热痹。临床以肢体关节掀热、肿痛,局部皮肤色红,痛不可近,得冷则舒,活动不利,伴发热,口渴,舌苔*燥,脉搏滑数为主要特征,治法以清热为主、佐以疏风胜湿,方药以白虎加桂枝汤为主方。
3.3旭痹风寒湿热诸邪深侵入肾致骨质受损,关节变形,筋脉挛缩,肉削形赢,发为旭痹。临床以关节疼痛难忍,肿胀僵硬,活动不利,入夜尤甚,筋肉挛缩,关节变形,身形赢弱为特点。若肾虚寒盛者治宜补肾祛寒为主,辅以化湿、散风、通络、壮骨,方以补肾祛寒治旭汤为主方;若出现邪欲化热之势,证见口干欲饮、关节微热、皮肤无明显变化、心烦、溲*、苔微*、脉沉弦细略数为主要特征,治宜补肾祛风、散寒除湿、佐以清热,方宜加减补肾治旭汤为主方;若出现化热之势较重,而见关节痛重、肿胀、轻度发热、皮肤略变红、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溲*便干、舌质红苔*厚或兼腻、脉滑数或弦滑为主要特征,治宜补肾清热、佐以祛风除湿等方药,以补肾清热治旭汤为主方。值得注意的是后两者当热清后则又渐恢复补肾祛寒以治其本。
3.4大屡“大屡”是对应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病名。系以腰、骶、胯疼痛、强直不舒,继则沿脊柱由下而上渐及胸椎、颈椎,或见强直如柱、俯仰不能,或见腰弯脊突、颈重肩随、活动不利、形体赢弱为主要特征。若肾虚督寒,兼见腰脊冷痛、畏寒喜暖、得热则舒、男子阴囊寒冷、女子白带寒滑、舌淡苔白、脉沉弦或沉弦细者,治宜补肾脏祛寒、壮督除湿、散风活瘀、强壮筋骨,以补肾壮督祛寒汤为主方;若邪郁化热,兼见无明显畏寒反喜凉爽、伴见口干、心烦、盗汗、发热、关节红肿热痛、溲
*、舌苔*白或*、脉沉弦细数尺脉弱者,治宜补肾清热、壮督通络,方药以补肾壮督清热汤为主方;若湿热伤肾,兼见腰臀胯酸痛、沉重、僵硬、身热不扬、汗出心烦、口苦、口粘、脘闷、便粘溲*、舌质偏红、苔腻或*腻、脉沉滑、弦滑者,治宜清热除湿、祛风通络、益肾壮督,方药以补肾壮督清化汤为主方;若邪闭肢节,兼见髋、膝、踝、足、肩等关节痛肿、沉重僵硬、活动不便、畏寒或反喜凉爽、舌淡红暗白苔、脉沉弦或沉细弦者,治宜益肾壮督、祛湿利节,方药以补肾壮督利节汤为主方;若邪及肝肺,兼见胸胁疼痛、腹股沟、臀部深处、坐骨结节等部位疼痛,僵紧、舌苔薄白或微*、脉多沉弦者,治宜燮理肝肺、益肾壮督、通络利节,方药以补肾壮督燮理汤为主方;若治疗后腰、脊背、胸、颈及关节等部位疼痛、僵硬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无发热等,病情趋于缓解稳定者,可取最后效佳的方药继续服用数日,以巩固疗效。总之,中医对风湿疾病病因病机认识,强调内因为基础,外因为重要条件;对风湿病诊断认识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风湿病治疗的认识,强调病有标本先后,治有缓急宜从,医贵通变,药贵适宜,谨遵辩证论治的灵*。
要了解更多关于治疗类风湿的情况以及类风湿治疗方面的疑问,可以拨打我们的免费咨询电话--.
长按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