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肌痛患者
女性患者,56岁。因为怕风怕冷26年,多次到风湿科就诊,但各种检查无明显异常,诊断为良性风湿症。曾给予双氯芬酸钠、红花骨舒宁、风湿骨痛胶囊、复方玄驹胶囊、钙剂等多种药物治疗,均无效。再次于风湿科就诊时,医生详细了解其病史,具体病史如下:患者于26年前(30岁时)在冬天做绝育手术,术后穿衣服较少,因母亲生病,只有丈夫在身边,又有孩子需要照看,得不到很好的照顾,经常做家务事,如:做饭、洗衣服等,为此心情郁闷、烦躁。之后,逐渐出现身体怕风怕冷,经常穿较多衣服,稍活动即出大汗,之后容易感冒,多次感冒后穿衣服越来越多,夏天也在房间里穿毛衣裤,长期不敢出房间。经常周身游走性疼痛,累及关节、肢体、腰背部,遇风遇冷后疼痛尤剧,有时呈“刀割样”。经常头痛、头晕、失眠、便秘,无法坚持工作,因为身体不舒服以及不能出去做事感觉自己很没用,经常在家里哭。
体格检查:神清语利,对答切题。情绪低落,表情愁苦。有轻度悲观厌世的想法,未及明显异常行为。头戴棉帽,身穿多层毛衣和外衣,穿棉皮鞋。关节无肿胀、无压痛,活动良好。肢体、胸部、枕颈部、背部多处压痛。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C反应蛋白0.25mg/dl(正常?0.3),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阴性。诊断:焦虑抑郁状态;纤维肌痛综合征。
治疗经过:医生告知患者其目前为抑郁焦虑状态,其纤维肌痛综合征为神经失调性疾病,容易治疗。且情绪与FMS的症状互相影响,建议选择抗抑郁药物治疗(度洛西汀30mg1次/晚,一周后加量至60mg1次/早)。一个月后复诊,患者诉怕风怕冷、周身疼痛、失眠、便秘、出汗等症状明显减轻。尽管天气变冷,但穿的衣服变少,仅比正常人略多,敢出房间了,感冒发生的次数少了。心情变好,对治愈疾病充满信心。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红细胞沉降率12mm/1h,C反应蛋白0.25mg/dl。
思考:
该患者是风湿免疫科就诊的典型FMS患者,以怕冷怕风为主诉,多种检查无明显的阳性发现,但患者主诉的痛苦很严重,且严重影响了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怕风怕冷是焦虑抑郁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常见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在我国文化中,妇女分娩(或流产、妇科手术)之后“坐月子”,要注意保暖,避免风吹等传统观念,目的是避免产妇在产后受累、受凉,以利于尽快恢复身体状态。一些产妇的确在产后可以出现特别怕冷、怕风、遇冷关节及周身疼痛不适的情况,中医理论中古代称为“产后痹”,现又被称为“产后风湿症”,西医的诊疗体系中并无类似疾病名称。中医认为“产后风湿症”是妇女产后气血亏虚等原因导致的疾病状态,和西医所称的纤维肌痛综合征以及焦虑抑郁状态有区别,主张应用中药来调理治疗。临床实践中,女性在(流)产后因为情绪、压力、适应等问题导致的躯体症状多以怕冷怕风等为主要表现,此类医院的风湿免疫科,但多数风湿免疫科医师不能识别该类患者中存在的焦虑抑郁问题(诊断标准中也有抑郁焦虑相关症状的描述),认为该类症状是一种中医理论能解释而现代医学不能解释的风湿症状,经常给予疏风驱寒的中成药治疗,但常常疗效不佳,从而令大量以怕风怕冷为主要表现的焦虑抑郁患者长期缺乏有效的诊断与治疗。
现代医学的流行病学研究也证实了产后各种疼痛的发生与产褥期遵守关门窗、不碰冷水等传统行为无关,而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关。日本、韩国等抑郁亚洲人体质与我国国人相差不大,但都没有产后必须“坐月子”的习惯,更不必说欧美等国,她们都没有说患“月子病”“产后风湿症”的担忧,难道只有华人才能得这种病?关于摒弃“坐月子”的说法早已有过,但传统的观念不是短时间就能打破,需要通过科学的理论来证实,并逐渐进行。关于“产后风湿症”是否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的讨论会存在下去,但通过现代医学对其焦虑抑郁病因的进一步认识,通过西医和中医风湿病以及心理学专家的共同努力,该病很快就会被认识清楚。
结合该患者,其症状的发生有社会心理因素的基础,且多年的病情导致其社会功能受损、精神痛苦。而相关的风湿免疫检查并无相应的阳性结果。在医生详细了解其病史后,明确了其社会心理因素,予以相应的支持性心理治疗,并予以抗抑郁抗焦虑药物后,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