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晚,《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九集《改革春潮》,回顾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私营经济蓬勃兴起的故事。温州姑娘章华妹就是在那个时候拿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改革开放之初,普通年轻人的出路不外乎三种:考大学、到工厂上班、在家待业。由于顶替父母到工厂上班的机会留给了两个哥哥,章华妹学业中断后,面前只剩下了待业一条路。
年,为了生计,18岁的章华妹偷偷摸摸在自家门口摆起了小摊卖纽扣,当时的政策对个体工商业还有许多限制,她最担心的就是被人抓。
“像这样的东西摆在外面,同学、朋友看到我都躲得远远的。”章华妹回忆说,“当时我们温州成立了一个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他们一过来,我们就赶紧把东西拿回家里,或者跑到巷子里。”
其实,像章华妹这样的“投机倒把分子”在当时的温州已经有很多。温州三面环山一面靠海,资源匮乏,交通闭塞。改革开放之初,当地就业难问题十分突出,回城知青需要工作、转业军人需要工作、本地青年也需要工作。于是,精明、务实的温州人悄悄地寻找起了生路。据当地政府掌握的数据,到年,整个温州市已有多个无证商贩。
一天,原温州市工商局鼓楼工商所工作人员告诉章华妹:“现在国家政策放开了,私人可以做买卖了。”
第二天,章华妹就去鼓楼工商所,提交了个人信息,做了登记。年12月,章华妹从鼓楼工商所领到了由毛笔书写的“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证号为“号”,经营范围为“小百货”,开业日期为“年11月30日”。
当时的章华妹不知道,她拿到的这张附有相片的营业执照,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开了大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第一个有关发展个体经济的报告:“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
据时任原温州市工商局个体经济管理科科长陈寿铸介绍,年,温州市发出全国第一批个体营业执照,共张。到年,温州市申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数量达10万余户,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很多温州人成了老板,并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万元户”。
章华妹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也成为共和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标签”。个体经济重回历史舞台,在中华大地汹涌奔腾,激荡不休。政策逐渐放宽,市场上水到渠成出现了私营经济,起初不起眼的小作坊、小工厂、小商店越做越大,小本生意做成全国乃至跨国买卖,成长为实力强劲的私营企业。个体经济发展,私营经济竞相崛起,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中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截至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万户,注册资本超过万亿元。民营经济创造了我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郭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