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可度,地可量,只有人心不可防。行走困难,水不在山中,人不在人中。”——白居易
宋江吴用,卧虎藏龙,写《水浒传》最喜恩仇,人情冷暖。梁山泊的豪迈博爱曾让我们一度相信,这个侠肝义胆的草根世界确实存在,苦难与辉煌常相伴,虽然上山后的日子潇洒快活,也无法让人忘记山下的痛苦。
行行者武松,三碗不休,手中有大虫他却保护不了自己的大哥,这武大郎也好生凄凉,这武大郎本以为运气好捡到一个美娇妻回家,不料却是祸水红颜。私通一事,本无休止之言,无奈潘金莲西门庆执意要用快刀斩乱麻,合谋夺去武大的性命,这才有了武大落草的理由。
整件事,目击者各执一词,但只有一个人毫发无伤,甚至还得了不少好处,这个卖梨小伙就是贯穿“潘金莲事件”的卖梨小伙。小鲜肉怎么会是最后的大赢家?
郓哥的市井生活
“水浒”中说,郓哥是本县一个十五六岁的乔姓小青年,因生在郓州而得名。据悉,郓哥家中有一位年迈的父亲,已过了花甲之年,可见其父是一位年迈的儿子,又因为家里没有什么产业,所以肩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
年龄还小,又无一技傍身,郓哥只好做些不需要多少资源的小活儿,比如卖新鲜水果。或许是自小见惯社会人情冷暖,郓哥基本上没有什么幼稚的脾气,只是有几分大人的气质,做起买卖来有样学样,俨然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兵。
好在县里的西门庆对郓哥颇有微词,便常打发几个盘缠给他,所以对西门庆的第一印象很好,假如没有发生后事的话,郓哥估计也能在西门庆府谋个好差事。
郓哥是个行将就木的人,西门庆也是。平时卖梨的时候,郓哥还能与武大郎亲近,这武大郎又是个小个子,头脑简单,竟看不出这郓哥心中的小九九。如此精明能干的郓哥,岂会无缘无故跟你一套一套的贩炊饼?
惟有郓哥见武大郎心地还算善良,口袋里还装了些余钱,便趁机从武大身上挖了些钱来。
但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最终,潘金莲红杏出墙,见西门庆从门前经过,便故意招来西门庆的注意,祸根就此埋下。
邻家的王婆本来就是媒婆、接生婆,但同时也兼营一家小茶坊,烟火气十足的她早就看不惯潘金莲下嫁武大郎,如今又发现潘金莲与西门庆眉来眼去,便心生怜悯,干脆帮潘金莲完成“心愿”。
要说施耐庵的这一矛盾点设置得还很到位。曾经,郓哥以向西门庆要几十块钱为由登门拜访,不料被门外守卫的王婆厉声喝止,争执中,还被王婆一脚踢翻。怨恨之情溢于言表,郓哥并没有撒娇打滚,而是目光犀利地离开了。它的思想显然很成熟。
绅士复仇,十年不迟。
第二,郓哥撞破潘庆的事
怀恨在心的郓哥一直想找出一个突破口来报复王婆,不料却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碰巧碰巧,郓哥撞破了西门庆与潘庆对着干的事。这一过程中,郓哥吃了两头好处。一则郓哥确实向武大郎透露了,还是以美酒佳肴报答;二则西门庆从王婆那里得知了郓哥的消息,也给了他一笔封口费。
原以为事情就此平息,不料还是走漏了风声,当然这风声的源头不是郓哥吗?这位作家在此并未交代,假如真的是郓哥,那这个人物的神秘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说到此武大郎得知潘庆之事后十分气愤,不料西门庆一脚踢死了他,武大郎只好卧病在床。起先潘金莲还对武大郎感到内疚,为武大郎熬药,无微不至。不过,在王婆的怂恿下,潘金莲还是痛下杀手,武大郎最终被毒杀。
了解到武大郎已死的消息,郓哥心里开始不安起来,一怕西门庆会不会把自己的小命都算进去,二怕武松回来调查,发现自己卷入了整个事件中,恐怕会惨死在武松手中。无计可施,家里的老夫行动不便,便一直灰溜溜的过日子。
丑女人终于见到了家婆,武松终于回来了。在灵堂里,武松与潘金莲的对话精彩至极,潘金莲始终矢口否认武大郎已死,武松步步追问下,潘金莲露出马脚,但打死一个人总要说出证据,武松展开了调查。
武松当然把这件事报告了官府,可见起初武松还是想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潘金莲事件”,而不是满嘴火烧。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郓哥主动攀爬武松,成为武松的突破点,于是他又被搬上舞台。既然来了就不能躲闪,既来则安之。菏哥一面把自己发现潘庆的事告诉武松,一面强调自己与武大郎的关系很好。武松感激郓哥愿意挺身而出,便赠他几十两银子。
本文作者将郓哥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郓哥为什么要主动把钱交给武松呢?
一、郓哥怕武松真要私下寻仇可能还会把自己一起杀了;二、郓哥心中对王婆等人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恨;三、武松也绝不是小气的人,主动说不定还有好处;四、宋代案件的审理程序复杂,时间长,即使武松最终落败,郓哥也能及时变卦。
潘金莲事件的最后一回,武松杀人案被充军后,郓哥这个角色很快就销声匿迹。
3.郓哥的相片
对于郓哥这个人物,人们一直有不同的看法,莫衷一是。
就最后的结果而言,郓哥无疑是幸运的。除挨打王婆那一脚外,我们可以发现,郓哥根本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反而能自由游走于西门庆。在王婆、武大郎和武松中间,过河的湿鞋,他总是能在大家的身上得到好处。
它体现了信息的重要性。由于怀恨王婆而撞破西门庆的潘庆之事,郓哥在此得到消息,且此消息具有机密性,表明消息有价值。后来,郓哥将此消息告知武大郎,并得到一顿美酒佳肴,又因被要求保守消息而得到西门庆的封口费。
当作家把所有的机缘巧合都归结到郓哥一个人身上时,人物就具有了群像性。这群人是宋代的平民。滑稽、市侩、灵活,都是宋代面对动乱时代所表现出的外在特征。
小说中小人物的低贱性格,加上梁山好汉最后的悲惨结局,使《水浒传》这一主题更加具有讽刺意味。
摘要:
莫道人间多恩怨,惟有人心怨恨。“水浒”的辉煌必然是要有所牺牲的,百战将军脱下战甲一样都是满身伤疤,用过的砧板也会留下痕迹,世间万物因有缺憾而显得何其珍贵。
象郓哥这样的小人物,躲在历史的角落窥伺、伺机掠夺资源,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你们只是好心的武大被毒死了,正义的武松被放倒了,却没有郓哥这样一个苟延残喘的小人物在市井里活着。
或许就是因为时代的聚光灯打不到这样的人,我们很容易忽视这些小人物,也在历史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断断续续的足迹。“水浒”中描写的潦倒年代,也许是郓哥的生活方式最接近底层劳动人民。人们可以把“墙头草”的名字扣在他的头上,但人的生活却不同。
大获全胜不一定非要光彩照人,而是要像郓哥那样活到最后。
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