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5日,北京文化地标之一的“晨画廊”,为湖北一位地地道道地农民举办了一场画展。
开展前,国内诸多艺术家一脸懵逼,“这丫的有靠山吧?”亦或“画廊老板是不是脑袋坏了”......各种传闻,在整个艺术圈此起彼伏、弥散开来。
大家翘首以盼,想一探究竟。
开展后,那些各怀心思的艺术家却红了脸,不仅对作品喜爱有加,甚至纷纷要把作品抱回家,一幅画竞拍到12万元。
次年,该农民又在北京高逼格餐厅“四有青年”,举办了一场画展,大家边吃饭边欣赏画作,让人惊讶的是,最贵的一幅画竟拍卖了万。
妥妥地破圈了,业内人士称他为“中国毕加索”“中国的梵高”,他便是时年40岁的熊庆华。
刘强东说,他用了30年才有资格和马化腾坐在一起喝咖啡,而熊庆华能与大艺术家们站在一起,同样花了不短的时间,有20年之久。
一、
年,熊庆华出生于湖北仙桃长河村,父亲是木工,母亲是农妇,家里还种了30多亩田,还有一块鱼塘,家境在村里算好的。
小学时,他成绩不错,七八个大队,能排前十,得了很多奖状,父母也曾对他满怀希望,直到他迷上了绘画。
第一次作画时才6岁,被小伙伴奚落后,他暗下决心,我偏要把画画好给你们看看。
最初,他把零花钱都攒着,放学后,在画纸上临摹。
和父亲赶集时,有人卖风景画,他就站在一旁瞅着。
初中学校在镇上,因为离家远,熊庆华常哭哭啼啼地去,厌学的他翻墙逃课,去镇上溜达,爱伸着脖子去看人家堂屋里的画,主人看到就在一旁盯着他,他龇开嘴对人笑笑,然后继续看,直到看“饱”才回。
美术课上,他画了棵有筋脉的树,美术老师惊为天人,汇报给教导主任,“我第一次看有学生把树画成这样。”
教导主任课上表扬了他,还告诉他“未来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画家”,并叮嘱他好好学习文化课。
公众场合的一次鼓励对叛逆的少年意味着什么?
或许就像一名普通士兵突然得了*功章那样的荣耀,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后,小熊同学对绘画更加痴迷,上课时常拿书本做掩护,画笔一刻不停,美术课每次都拿“甲”,其他科目却经常垫底。
此时沉浸在绘画世界里的熊庆华,根本想不到日后还有更多的磨难等着他。
二、
年,16岁的熊庆华义无反顾地辍了学,父母反对“画画也得有文化课的基础呀?”。
他反驳“再好的美术学院出来还不是当个教书匠”,父母见孩子吃了秤砣铁了心,便不再劝。
辍学的日子里,熊庆华帮父母放牛,回来就钻进二楼的画室,一间20平米的杂物间改造的。
虽是陋室,贵在对生命的热情、志趣满满。
当时,同龄的孩子爱听邓丽君的《甜蜜蜜》,他早已成为艾克杰克逊的忠实拥趸,被收音机里迸发出尖锐不逊、节奏强烈的情绪所感染和激励。
一边听,一边玩泥塑,当地黑泥杂质太多,干了会裂,但他乐此不疲。
有次,他在森林里造了个和真人大小的半身像,志得意满地离开,到了晚上,月黑风高,有人经过,以为从坟墓里爬出来的那啥,吓得丢铁锹弃手电,拔腿就跑。
他还玩雕刻,苦哈哈地将老树根运回家,雕刻成人头像,享受路人的膜拜。
一周有一天,他总跟在母亲后面,也不说话,母亲埋怨他几句,最后还是拿钱给他(买颜料)。
他便立刻跨上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哪都响的小破(自行)车,飞快穿越5个乡镇,历经80多里路。
只为一只画笔、一盒颜料,亦或一本"毕加索"。来回一趟四五小时,腿脚酸麻,可依旧不改。
起先他临摹年画,没有老师,就在书里找。
后来画国画,临摹山水花鸟,幻想一朝成为国画大师。
当描摹提不起劲时,转机来了。
年,他拿到一本初三的美术教材,第一次看到一幅毕加索的抽象画,他惊呆了,汗毛倒竖,“原来画画还能这样”,“人”还可以拆解成几何形来画,于是狂补立体主义的知识。
临摹、搞原创,没有模特,就画杯子、画椅子,一画便是6年,之后,又用更多的时间来摆脱毕加索的影响。
好在他年轻,可以不断试错,去探索适合自己的路。
熊庆华年作品《杯子》
三、
年,21岁的熊庆华相亲了一个姑娘,懵懵懂懂、情窦初开,两人逛县城,他一发狠,一顿操作猛如虎,花48元给姑娘买了条牛仔裤,又花54元买了本《世界艺术史》,那时这些不是小钱,姑娘看他像看神经病似的。
之后订了婚,熊家人欢天喜地筹备宴席,父亲还订了几十桌猪肉,结果订婚前姑娘跑了,那些肉只能留着慢慢吃,越吃越憋屈。
如此经历,在迂腐的农村简直是奇耻大辱。
很长时间,父母见人都缩着头走,这是熊庆华人生初始最受伤的一次。
那时的他还不晓得,日后,自己被生活这“孙子”欺负的日子还长着呢!
在当地,有句闻名乡里的话:熊庆华是个火坑,谁跳谁是傻子!
不上学不打工,天天只知道画画,简直就是个蠢材。
还真有傻的。
年9月的一天,熊庆华在河边写生,没一会,金色的麦田,嬉戏的鸭子、玩闹的孩童跃然纸上……
“你画得真好啊!”熊庆华转头望去,只见一个长相清秀的女孩笑盈盈地望着他,她叫付爱娇,当天,和女伴骑车30多里,穿越10个村庄来到永长河村,只为见见熊庆华这个十里八村无人不知的“奇人”。
男孩性本羞涩,只是未遇知心人,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熊庆华心想“这次一定要抓住机会。”
第二天,他兴冲冲地来到付爱娇所在的村子,拜见了未来的老丈人,对这个“不干正事”的家伙,老人却做出了反常的举动。
四、
老人对女儿说“你俩先处处看”。
有一次,熊庆华想和付爱娇去荷塘边散步,一紧张一张口就是:“我们去荷塘游泳吧!”惹得付爱娇咯咯地笑。
10个月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婚礼的一切都是老爹老娘置办的,熊庆华除了一屋子的画,身无长物。
新婚夜里,新娘问他“你总画别人,啥时候画画我呢?”,后来,他以妻子为模特,画了张《穿婚纱的新娘》,一直挂在卧室。
结婚后,熊庆华设计过手工生日卡,可卖不了几个钱,又画了不少国画,却没卖出一张。
付爱娇不仅去田里干活,回来还做饭洗衣,连换灯泡这样的事都是她来,而熊庆华,除了画画啥也不是,要是我早离婚8回了,而付爱娇呢?
她看到油彩画潮湿褪色,心疼地对丈夫说“今后我帮你买布,咱画在布上。”
屋矮能容月,有爱饮水饱,妻子的话让他一直铭记于心。
年秋,儿子出生了,自己怎样都可以,孩子总不能饿肚子吧,奶粉、尿不湿是笔不小的开支,熊庆华开始在村里打零工,但每次都不超过10天。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大人物的“南巡讲话”,国内掀起“打工潮”,农民们背井离乡去大城市“淘金”,永长河村也不例外。
转眼儿子3岁了,眼看丈夫掏不出孩子幼儿园的学费,付爱娇第一次对丈夫发了火,“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熊庆华只能沉默。
思量再三,付爱娇迫于无奈做出的举动,也改变了熊庆华的步伐。
五、
付爱娇和丈夫说:“你在家照顾娃,我去打工赚钱吧!你画画,我养家。”
年,27岁的付爱娇去了深圳的一家工厂上班。
过年回来,熊庆华看着妻子满手的老茧和疲惫的面容,满脸心疼。
次年,熊庆华也来了,结果迎接他的却是当头棒喝。
他先去了一家“职业介绍所”,结果被骗块,那时房租也才3元一天。
那是他所有的家当了。
之后,在老乡的牵线下,去了一家五金厂,负责掰掉手表表壳多余的部分,流水线作业,半分钱一个,按件计费,熊庆华一天只能掰几百个,而旁边的老工人却能掰—个。
巨大的挫败感深深地击溃了他。
工作时,他常抬起头,看到黑压压的人群,重复着机器人般的动作,他绝望了,妻子劝他“坚持坚持,好歹赚个车费回来”。
他大吼“我为什么要过这样的日子,我要画画”,结果第4天就跑了。
在街上的小广告上,看到有家飞机模型厂要招美工,他去应聘,老板说“要先交50块保证金”,他去找大舅哥商量,怕再被骗就没回去。
在城市飘了一个月后,“失败者”熊庆华逃回了村子,这次还多了个称呼“吃软饭的”。
城市、村庄在一点点宰割他的灵*,践踏他的自尊。
他只能紧闭画室的大门,躲进去,用画笔挥洒自己的苦闷与不甘,去寻找一丝丝骄傲和自信。
他告诉自己:即使失败次,也要看到次的希望。
六、
2年后,熊庆华再次外出打工。
这次的目的地“中国油画第一村”深圳大芬村,出发前他调查过,那儿大小画廊和门店,就有多家,绘画从业人员有多人,对广告彩绘的画手需求很大。
他心想“哥们好歹也画了10多年的画了,这点工作好歹也能拿下吧!”。
有句老话咋说的:希望越大,失望越甚。
颠簸辗转后,他背着画板和自己的作品问了很多家,对方都摇头“我们不要原创,我们需要的是商品,你没文凭,又不会模仿”。
傍晚时分,有一家工厂让他试试,如果模仿得像,就留下。
熊庆华接过一张废纸,画好后紧张地递给负责人,那人瞄了一眼,就扔在了地上。
“这人的脸怎么这么红,你会画画吗?滚滚滚”
熊庆华被骂得愣在一旁,然后被赶了出去。
徘徊在大门外,管理人员的话回荡在他耳旁“你会画画吗?你会画画吗?你会画画吗?......”
他灰心丧气地回到村子,村民们探笑话似地追问他打工的事,他只能木木回应:
“他们不懂艺术......”
他打电话给妻子,问她“人家都说三十而立,我靠什么立呀?”
妻子只回他两个字“坚持”。
为了分担家庭的压力,熊庆华在不惑之年干起了送奶工,每天三四点起床,干一个上午,剩下的时间都用来画画,就觉得很开心。
这份工作他干得最久,干了一年半,一个月能挣元。
小镇男孩的生活好不容易恢复平静,很快又起波澜。
七、
那段时间,熊庆华订阅了美术杂志,吃透了中外美术史,还爱看连载漫画,之后改编了《蛇王之死》的系列漫画,讲的是捕蛇世家父子俩的故事。
画漫画是个大工程,如何布局、如何情景化、人物如何设置,都是大学问,他的绘画水平也突飞猛进。
年—年,付爱娇在外打工,每月按时寄回块钱,让他买画材,这个寡言的小女人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支持着丈夫的梦想。
有一年,付爱娇过年回家,邻村有人对她说:“原来你就是熊家那个’废物’的婆娘”,也有女人会盯着她工伤断掉的手指,为她嫁了这么个没用的男人惋惜。
付爱娇只说一句“庆华又不干坏事,就随他去吧!”
何其有幸,得此贤妻,夫复何求?
年,在尝试过素描、水粉、国画后,熊庆华终于走上了适合自己的路。
他决定专攻油画,就画熟悉的家乡,画童年,画家乡的风俗,画记忆中的三哥。
他时常怀恋三哥。
三哥是个不一样的人,貌不惊人,但很有文采,爱作诗,梦想做个诗人。
他常鼓励熊庆华坚持画画,在那个男人不喝酒、不打牌就被当成“怪物”的环境里,三哥成了他梦想的支持者。
三哥是个不拘一格的人,耕田时,他让牛拖着犁自己走,牛犁的弯弯曲曲,他捧腹大笑。
三哥掌握着一把高超的捕鱼技巧,也教会了这个弟弟。
在那些没有收入的日子里,熊庆华只要恋上那本书,就会用上这项绝技,摸几天鱼虾,换来心爱的宝贝。
人生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一个黑暗杀手悄摸摸地埋伏到熊庆华身后。
八、
三哥在“朋友”的撺掇下,去北京贩鱼,途径河北保定时,出了车祸。
最终,三哥没抗争过死神,永远地走了。
那时还是春节,熊庆华一度难以置信,精神图腾般的人物,怎么说没就没了?
人生仿佛一曲悲喜混合的交响曲,在承受了诸多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后,熊庆华的人生终于否极泰来。
年,当他画完拖拉机系列《我的法拉利》最后一笔时,心中涌出莫名的预感:“我要成了”。他是对的,他的机遇终于来了。
春节时,听说曾经的初中同学雷才兵回乡了,他邀请对方来家做客。
进入矮小逼仄的画室,雷才兵被震撼了,屋子里堆满了画,宛如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
他无法相信17年来,老同学竟然以苦行僧的方式,完成了成堆的画稿,哪怕面对嘲笑、哪怕长期处在贫困边缘(屋里堆满了廉价的灌装颜料),依旧痴心不改,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他?
看过很多画展的老同学,很快被画中蓬勃的生命力所感染,半天才说出一句:“庆华,你不该过这种生活。”
熊庆华听后,只是笑了笑。
只见老同学掏出相机,“咔嚓咔嚓”拍个很多相片,然后以“五架手”为网名,在凯迪社区发了一篇帖子《我的农民画家》。
网络的力量实在强大,围观者、艺术机构纷纷找来。
有人找他买画,这是34岁的熊庆华有生之年第一次卖画。连价钱都不会当谈,老实巴交地说:你看着给吧!
一下卖掉5幅,一幅元。
当晚,他抱着妻子喜极而泣,这么多年,终于靠画画赚来钱了,太特么不容易了。
著名评论家郭宇宽博士评论说:“在那个男人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就会被视作不正常的村子里,熊庆华就像*山峭壁的石头缝里歪歪扭扭地生长出来的一棵参天松树。他的画像梵高一样有变形,有视觉冲击力,让人看着有一种心酸,又充满希望。”
九、
之后,他听从网友的建议,买了低配的电脑,把作品挂在网上。
又有人千里迢迢,一下买走了七幅画。
赚了钱后,向来节俭的熊庆华,带着妻儿和父母,去当地最好的饭馆好好搓了一顿。
之后,他自己做画框,只是把画布、画笔和颜料换成了最好的。
接着,被一家画廊签约,油画每平米5-6万元,每年有有30万的保底收入。
然后,他买了无人机,好的相机。
有钱挥霍?
No,他只是想站在不同的高度,去给绘画带来新的思路。
成名后,有人邀请他去北京生活,他不去,大城市对他来说只有噪音,到了那他啥也画不出来。
他还改装了画室,是个像城堡一样“四不像”的建筑物,管他呢,自己喜欢就好。
年,半岛电视台记者还专门来采访过熊庆华,村民听说了,摸麻将时都在咕哝:“啊呀,大画家的画莫不是又要涨价了?憨巴要发大财啦!......”
再然后,就是文章开头的故事了,在“”画廊开个展,去不同城市开画展。
时至今日,如果你说熊庆华是天才,我是不赞同的,自身的天赋、热爱、兴趣,外加足够的勤奋,才成就了今日的他。
他从14岁—34岁,足足画了20年,34岁之前没卖过一张画。
按10小时/天来算,20年,在绘画上便耗费了小时(20*10**),撇去生病、心情不好啥的,打个8折,也有小时(*0.8),所以,熊庆华的成功也是符合0小时定律。
世上从来没有什么“绝世高手”,都是无数个日日夜夜苦练“内功”,量变导致质变的必然结果。
Oh对了,他妻子早已不打工了,平日里,负责熊庆华的衣食住行,还学会了搓麻将,然后被一旁的女人羡慕:“你真有福气,嫁了个大画家耶!!”
而付爱娇会回她一句,“这么多年,我最珍惜的是,不管庆华变成什么样,他对我的那份情谊依旧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