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英语朗读教学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朗读教学的缺失对英语能力培养所造成的阻碍,继而从朗读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开展朗读教学对学生英语习得的诸多好处,从而在具体的实践中探索朗读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师生对朗读教学的重视,逐步改善学生英语学习费时低效的现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论文
【关键词】朗读 语感 兴趣 习惯
“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教育部全国中学外语新课程标准审定委员会委员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源深)。要想提高早自习的利用率,就应该避免学生花大量时间简单机械有口无心地背单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及增强学生语感,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也能引导学生自如地运用语言。正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英语同样适用。
一、忽视英语朗读教学的原因及表现
据观察,学生把早自习交给了单词,把课外自习交给了练习题,课文朗读就被理所当然地忽略了。目前,学生对英语的朗读甚至只限于单词,对于一些简单句甚至短语,读起来都磕磕绊绊。当前忽略英语朗读教学表现的一些消极问题,突出表现在:
1.由于缺乏系统的英语朗读教学及英语朗读训练,学生不能正确的把握语音语调及重音次重音;不会在合适的地方停顿或断句,从而增加了语句理解的难度。
2.语感欠缺,没有简单的组织语句的常识,不会用英语回答基本的问题。
3.平时学习目的性太单一,只求答案,而不求掌握语言的表述方法,虽做了大量的题,却很难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的语篇更是词不达意。
二、朗读的必要性
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交流。众所周知,能否有效地使用英语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语感的强弱。所以,培养语感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而朗读正是提高语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朗读不仅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一门艺术。有感情地朗读一篇课文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进入角色,体会作者的心情,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三、英语朗读训练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1.培养学生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阵地。如果老师仅仅将一堂课放在分析课文上,讲授课文知识,就会使英语课枯燥无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改变这一现象,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读他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树立学生自信。李阳疯狂英语的经历给很多想学好英语却又找不到方法的学生指明了道路。曾经的他害羞内向且多门功课不及格,他决定用英语作为突破口走出灰色的生活。无意间,他发现,朗读的时候自己的注意力会变得很集中。于是他凭借这一发现,逐渐走出了自己的成功之路。
3.启发学生思维。英语思维是以英语语言作为载体,是英语世界的抽象化,准确地朗读就是把英语语言材料变成大脑能够存储的信息。久而久之,大量的英语语言材料融合在一起,最后质变为英语的思维方式。在大量的英语阅读中,学生缺乏的正是这种思维,加之英语语感的灵敏度差,导致阅读能力落后于英语整体水平。
4.提高学生写作。朗读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输入程序。读为写作的基础,写离不开读。《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能够写出与教材内容文体相应的文章,而且要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如果没有朗读,没有对各种文体的了解和熟悉,就不可能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更不可能写出符合这些文体要求的文章。此外,学生也要经常朗读英语范文及哲理美文,学习运用一些经典句式,使自己的文章更具表现力感染力。
四、朗读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1.智慧选材。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课文的长度和难度也在不断增加。篇篇都进行反复朗读是不可能实现的。应该把学生有限的时间集中在最主要的内容上,即每单元文章中的经典句式及段落。在选材方面,兴趣第一,难度第二。当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难度可逐渐加大。通过反复朗诵,变别人的为自己的,这对于英语学习者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2.灵活教法。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及能力。此外,英语朗读的训练方式可采用教师示范读、领读、伴随情景朗读、齐声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等。而且朗读教学搞好了,不但朗读的能力提高了,同时对听说写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课堂上朗读时间是有限的。这一活动主要是启发学生重视朗读,培养朗读习惯,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坚持不懈。朗读,有它本身的特征。不像语法规则那样见效快,学了语法规则就能立刻掌握运用。很多学生会因朗读投资大见效慢而半途而废,他们宁愿花大量时间记单词做题来弥补因缺乏朗读所造成的损失。这种付出虽然需要时间,但它给语言学习者带来不可估量的益处,一个成功的语言学习者一定不会在朗读方面惜时的。正如荀子所说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让学生做语言学习的有心人。养成了好的朗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走得更远。相信朗读教学能为英语学习注入新的活力,逐步改善英语教学的“费时低效”,能够成为连接学与用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2]赵卿敏.创新能力培养[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