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新型冠状病*疫苗(以下简称新冠疫苗)是主动构建群体免疫、控制新型冠状病*肺炎(COVID19)流行的最重要手段。我国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冠疫苗实施全民免费接种,截至年6月15日,已经接种.9万剂次[1]。我国已成功研发并上市了3种新冠疫苗,即灭活疫苗、重组(亚单位)蛋白质疫苗和腺病*载体疫苗,这些疫苗各有特点,也各有优劣。
对于非健康的特定人群,尤其是免疫功能紊乱的人群,能否接种?接种的安全性如何?何时接种?接种哪类疫苗?需要注意什么?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针对部分免疫受损的慢性疾病患者,即慢性肝病、结核病和风湿免疫病3类患者新冠疫苗接种的问题,制订了《特殊人群(慢性肝病、结核病和风湿免疫病患者)新型冠状病*疫苗接种专家建议》(以下简称《建议》)[2],分析了不同人群的特殊性,明确给出了疫苗种类的选择建议:
慢性肝病:非肝硬化的人群选择疫苗的建议是,“已有超过9亿人完成了新型冠状病*灭活疫苗的接种,并有关于慢性肝病人群的初步数据报道。腺病*载体疫苗已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国外地区使用,mRNA疫苗已在国外大量应用,国内应用经验有限,尚未获得中国患者的循证医学数据”。给肝硬化患者接种疫苗的选择建议是:“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首先接种灭活疫苗。也可考虑重组亚单位疫苗,对mRNA和腺病*载体疫苗应谨慎评估风险和获益。”
“慢性肝病”是笼统的提法。从病因上,慢性病*性肝炎(包括CHB和CHC)、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炎,四者的临床特征差异甚大。目前,仅有脂肪性肝病患者接种灭活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报告,而病*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病,其肝损伤机制都包括免疫损伤和氧自由基过量导致的过氧化,慢性病*性肝炎还存在细胞免疫缺陷,而自身免疫性肝病又存在免疫紊乱。因此,一旦接种核酸疫苗和腺病*载体疫苗,其风险和获益一时难以评判,故暂不宜推荐。
结核病:结核病是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特殊的胞内寄生菌,一旦感染并发病,不仅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抗菌治疗,而且即使是短程疗法,也需要持续半年。抗结核药物大多有不良反应,尤其是药物性器官损伤,如肝损伤、皮肤损伤等。另外,结核病更容易合并HIV感染或自身免疫病等。因此,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仍然是灭活新冠疫苗风险更少[3]。另外,《建议》还明确指出:“活动性结核病尚未治疗以及抗结核治疗强化期的患者,建议抗结核治疗进入巩固期病情平稳后接种。”
风湿免疫病:风湿免疫病是涉及全身器官组织的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紊乱,以损害微小血管为主要特征,体内有多种特异或非特异的自身抗体和炎症因子过表达。现已明确,风湿免疫病的发生与病原体感染有密切关系,而风湿免疫病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免疫应答可能过强。另外,患者还可能对包括抗感染在内的多种药物过敏。所以这类人群需在病情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接种新冠疫苗。《建议》明确提出:“成人风湿免疫病患者建议首先接种灭活疫苗。应慎重考虑接种其他类型疫苗,如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载体疫苗、mRNA疫苗等。”
建议以上患者经专科医师评估后再接种,疫苗接种后也不能放松常规化防范,同时继续治疗基础疾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病*疫苗接种情况[EB/OL].(-06-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