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今日的眼光审度昨日的时光,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就像现代人看宫廷剧,觉得男人也留辫子看起来很另类,反过来到了古代,如果一个人没有辫子,或许才是真正的另类,而提到辫子,便不得不想起食古不化的“辫子王朝”,一个十天的禁令,强行改了人们的传统习俗与观念。
清朝辫子这个禁令便是清朝初期的“剃发令”,在传统观念之下,古代人们一直遵从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在清朝之前,也根本没有剃发这个行业,因此剃发对于当时的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但当时“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因此很多人还是照做,由此也诞生了一个习俗,那就是“正月不剃头”,而这句话的下一句其实是“剃头思己旧”,如今很多人把“思”当成了“死”,把“旧”当成了“舅”,这个传统习俗至今仍有地区在延续。
剧照当然剃头对于当时的多尔衮来说,就是“受降”,同时也并非是剃光头,而是留下一个钱币大小的辫子,因此清王朝也被称之为了“辫子王朝”,那么既然要留辫子,自然会诞生一个问题,那就是秃头的人该怎么留辫子呢?
其实在古人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在清朝曝光的老照片之中,我们便能看到众多没有辫子的“清朝人”,令很多网友纷纷评价“长见识了!”
清末老照片这是一个挑着扁担带着孩子的小商贩,或许他并不知道摄影机下的人在做什么,他只知道有人看向他,或许该向人推销下自己编织的小木筐,生存之艰难一眼便知。
而且很有趣的是,这张照片中,孩子与大人都没有留有辫子,按照清朝“剃发令”规定中,孩子一般也需要剃头后面留上小辫子,不过对于孩子来说并不太严格,而对于大人来说,如若秃头的话,出门一般都会带上一种名为“帻”的头饰,并且需要向朝廷上报。
清末老照片作为古代最常用的一种惩罚方式,“打大板”绝对是一个技巧活儿,打多、打少、打轻、打重,都由一个人说了算,因此在当时,“打大板”的工作也十分抢手,而上面这张清末老照片,正是“打大板”的真实场景。
从照片中,我们其实还可以看到在清末时期,最初的“留辫子”已经发生了改变,最初只留下铜钱大小的辫子,末期逐渐转变为了脑门后一半都可以留发。
清末老照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产物,“青楼”一直是古代富家子弟的聚集场所,上图这幅清末老照片,便展现出了一位富家子弟在莺歌燕舞吃酒玩乐。
当然如果仔细看的话,便可以看出来,这位富家子弟并没有辫子,而是带着一个帽子,其实在清朝时期,便有着这种帽子样式的假辫子。
清末老照片“卖艺不卖身,苦等有缘人”,在古代“青楼”之中,有着众多“艺妓”,他们能歌善舞,吹拉弹唱都不在话下。
而且对于女人来说,清朝的“剃发令”是不生效的,因此女性并没有剃发的要求,也没有必须留小辫子的要求,而这个小辫子,在如今也被“把柄”的意思,也是由清朝的“剃发令”得来。
清末老照片上图这是一幅师傅带着徒弟的场景,画面中徒弟背着二胡,秃头光脚,足以看出学艺的艰辛,而这张清末时期的老照片,其实也表明了古代秃头怎么留辫子,很简单来说,没有辫子还是孩子的话,不需要注意形象,上报一下朝廷就可以,而如若是大人的话,多数都是带着“帻”,不然就是带着假辫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