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不仅依赖于病人的症状,还取决于血、尿的化验指标。而且在疾病得到确认,并制定了初步治疗方案之后,医生常常提出随访时还需要进行化验,很多病人对此充满了疑问:为什么我总是要进行化验?每一次做这些分析有何意义?
这个检验不是用来检验的!
第一次就诊时,根据疑诊疾病,医生将进行分类检查,从而确定疾病的性质,可能包括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抗体、类风湿抗体、HLA-B27等;随访时,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等化验为主,一般2小时即可得到结果。依据这些指标,既可监测病情,又可避免因等待报告数日而造成不便,更可及时了解病人是否有副作用,及早作出相应调整!
这些随访分析结果有何意义呢?分析表格上有箭头,是否说明一定有问题?
白细胞
白细胞——人体抵抗外来微生物的重要“守卫”,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是不同的“守卫”。
若白细胞数量增加,就有可能出现感染,需要更多的白细胞来抵抗细菌,病*,真菌等的攻击。但是荷尔蒙也会影响白细胞功能,所以在使用荷尔蒙时,嗜中性粒细胞倾向升高;而白细胞减少,可能是由于疾病活动引起,如SLE,也可能是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因此,需要结合病史来判断白细胞改变的意义。
红细胞
血红素是人体氧的“载体”,血红素是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叫“血色素”,众所周知,血红素的降低意味着贫血,可能会使人面色苍白,头晕。
慢性病或者女性生理周期的问题都可能是罪魁祸首!这些项目可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的性质,进而考虑是否需要补充铁元素、维生素B12或叶酸等,并提供血细胞比容量、红细胞平均容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
血小板
血小板——人体凝血功能的“管家”,当机体出现炎症时,血小板计数会有相应的升高,并不意味着一定有血液系统疾病;而化验单上的血小板减少,一定是因为疾病引起的吗?
结果表明,血小板与常用的EDTA抗凝药物EDTA发生凝结,使化验单上的血小板计数降低,但临床上并未出现出血不止、皮肤频现的症状,即“假血小板减少”,需要更换以枸橼酸为抗凝剂的试管采集血样。所以,化验单上的数字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析。
肝脏的功能
全套肝功能检查项目很多,因此,随访时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主要检查指标。病*性,寄生虫病,胆结石,自身免疫性肝炎,一些药物,饮酒都可能由于损伤肝脏导致ALT升高。早期发现肝功能改变,并服用保肝药,避免对肝脏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尿液常规
尿里有蛋白质,是不是我的肾不好?
像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样的风湿病,某些药物可能会损害肾脏,还可能因剧烈运动,精神紧张而引起。由于尿常规中的尿蛋白仅是粗测,因此为了明确累及范围,可采用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评估病情。
肾不能吸收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就会出现尿糖,因为激素容易导致糖代谢紊乱,所以这个指标可粗略提示对激素有不良反应。
通过对亚硝酸盐、尿白细胞和尿沉渣显微镜下白细胞计数结果的综合比较,可判断是否有尿道感染。
尿潜血阳性不代表有血尿,尿沉渣镜下红细胞计数可作参考。
血沉
一般而言,风湿病患者尤其是在病情活跃的情况下,ESR升高,但反过来,ESR升高并不等于风湿病的发病。当前,个别非专科医师的诊断思路仍然存在误区,只要发现病人ESR水平高,就立即认定为风湿。事实上,ESR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升高,比如贫血、感染、肿瘤等等。二是血沉可随风湿病症缓解而降低,因而可作为判断药物疗效的指标之一。但是血沉并非活动的特定指标,有时血沉与疾病的活动不一致。
活性C蛋白
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症反应蛋白。在风湿活动中C反应蛋白普遍升高,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是请记住CRP也并非风湿病的特定指标,其他诸如感染和创伤等炎症也显著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