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关节今年几岁呢?
以往,退化性关节炎被视为中老年人的疾病,然而,近年来,临床发现有越来越多人出现「人未老,关节先老」的情况,年纪轻轻就饱受关节疼痛酸软之苦。
骨科医师认为,这与生活中的5大坏习惯加速关节老化密切相关!
退化性关节炎是指长期承受重力下,关节软骨磨损,软骨下硬骨增厚,关节变形,失去弹性,而发生关节发炎的情形,以致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
而在临床求诊的患者中,就属退化性膝关节炎最常见,患者常因关节疼痛和变形,无法蹲踞、无力上下楼梯,只要活动或站立太久,就会马上感觉当膝盖疼痛酸软,苦不堪言。
骨科部医师表示,根据统计,人在步入中年时,退化性膝关节炎就有可能找上身,且随着年纪增长,发生率就越高,50岁后的发生率约20%至30%,到了70、80岁时可高达7成左右。
伤害关节排行榜TOP5
然而,近年临床却发觉现代人普遍有关节提早老化的趋势,许多青壮年族群未到40岁,就常常抱怨关节疼痛、膝盖酸软无力。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的「关节老化时钟」快转了呢?医师综合个人诊疗经验,归纳出以下5个生活坏习惯,呼吁民众建立正确的观念,才能享受健康不卡「关」。
马拉松选手是全世界关节最超负荷使用的人,但相较于一般人,他们却反而比较不容易关节退化。
坏习惯1:缺乏适度运动
有些人有「膝盖越运动越容易磨损」的错误观念。事实上,就像汽车开久了,零件会磨损没错,但不要忘了汽车太久没有开,可是会连引擎都发不动喔!
已有许多研究显示,马拉松选手是全世界关节最超负荷使用的人,但相较于一般人,他们却反而比较不容易关节退化,其主要关键就在于稳固的下肢肌力,特别是大腿肌力。
医师说明,稳固的下肢肌力有助维持关节的稳定度,减少伤害或磨损。民众只要平时多做增强下肢肌力的运动,都对膝关节有一定保护作用。
另外,在运动时,关节滑膜会产生比较多的润滑液,等于是天然的玻尿酸,也不失为良好又简单的关节保养法。
至于选择什么运动?最重要的是量力而为。
膝关节退化的患者必须依照自身的体能条件和疼痛的状况,以不加剧疼痛为原则来选择运动的项目。而年长者,则建议走路散步、骑单车、游泳、太极拳或有氧体操等较缓和的运动。
坏习惯2:放任体重失控
根据统计,BMI达30以上的肥胖患者罹患退化性关节炎的机率较常人多出7倍。医师表示,膝关节每天承受体重数倍的力道进行活动,若是体重过重,又没有良好的肌肉支撑,很容易就会磨损。
生物力学研究显示,当我们站立时,膝关节承受了几乎相当于体重的重量,平地行走时为体重之4倍,爬升时为体重之7倍,跳跃时为实际体重之15倍。
因此,过胖的人每减重5公斤,行走时膝关节的负担就减轻20公斤,跳跃时可减少达75公斤的负荷!另外,研究也显示,膝关节退化的患者减重15磅(约7公斤)就可以减少一半以上的膝关节疼痛,可见「控制体重」绝对是延缓膝关节退化的最重要绝招之一!
坏习惯3:嗜吃含糖饮食
摄取过多的糖与淀粉,最后大多转变成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而且,摄取糖类后,血中胰岛素会急速升高,不但将这些糖分变成油储存到肝脏及脂肪细胞,也会让下一餐更容易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肥胖。另外,糖类在体内是一种促发炎物质,易让原本已发炎的关节情况变得更严重。
由此可知,要控制体重,控制糖与淀粉的摄取远比控制脂肪摄取来得重要。对此,医师分享个人的健康饮食模式,其实也就是所谓的「CrossFit区块饮食」,建议:摄取足够的肉类蛋白质、蔬菜、坚果种子类和一些水果,少量淀粉,不吃精致加工的糖。
坏习惯4:迷信保健食品
台湾人爱吃保健食品,认为保养关节靠吃就够了,然而,根据美国骨科医学会(骨科界最有威望的组织)针对实证医学文献的分析结果,并经过专家讨论后在最新的「退化性膝关节炎治疗指引第二版」中,明确建议不要使用含葡萄糖胺及软骨素的保健食品去治疗退化性膝关节炎,理由是「许多研究已证实这些保健食品没有任何疗效」。
不过,如果还是坚持想服用葡萄糖胺及软骨素试一试,那倒也无妨!
医师表示,这类的保健食品目前并无太大的害处,安全性算是不错,但民众也不要太期待疗效,或是因此耽误了正确的医疗。除了吃保健食品外,控制体重与适度运动还是更为重要喔!
坏习惯5:忽视关节伤害
可能造成关节退化的不是运动,而是运动伤害!临床发现关节早期退化的运动员,大多有运动伤害的病史,因此建议民众在发生运动伤害的第一时间就要正确处理,经过适度休息与保护、接受正确的治疗,才能将发生后遗症的机会尽量降到最低。
另外,其他的关节伤害如车祸、跌倒造成的关节内骨折、韧带肌腱损伤,也有可能加速关节退化,民众不宜轻忽,应配合医嘱好好治疗和复健。
天气渐渐转热了,很多老人开始感叹了,怎么自己现在是冷也不行,热也不行了呢。这天气稍微热一点,就感觉自己好像热的有些受不了了。一方面巴不得穿上短衣短袖好好凉快一下;一方面有很是担心,生怕一不小心自己又着凉了,更要命的可能是穿上了凉爽的短衣短袖,自己的有些关节却痛的厉害,实在叫人有些受不住了。
进入夏天了,这样身热而关节又怕冷的矛盾就会越来越突出了。这也是为什么每年到夏天后,人们会感觉着周边颈椎不适的人好像一下子多起来了的原因所在呢。因为夏天天气热,大家一般不会穿有领的衣服。本来脖子就不是很好(这是很多人的职业病了),夏天将它暴露在外面,如果一下子进入冷气比较大的地方。这个脖子马上就会受凉,一般不出十分钟,这个颈部就会紧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颈椎痛、头不舒服了。这时快速缓解的办法也就是让自己的颈部热起来,比如用电吹风的热风吹吹,或者用热盐熨熨。
因此,当天热以后,那些关节素有不适的的人群,这个时候就需要直面这样的矛盾了。身体的散热与关节的保暖,似乎很难有一个可以两者兼顾的办法。就像曾有一个颈椎不好的人讲的一样,这么热的天,要是再围上一个围巾,别人都会很怪异的看着的。所以,她就随身带上一件外套,要是遇上进入冷气大的地方时,她就会拿出外套随性的搭在脖子周围。这样别人就不会怪异的看人的,自己的脖子也会舒服很多。
其实,像这样的问题,要是正确找到对治的方法,积极予以处理,应该是可以根治的。即或未能完全根治,至少也能维持较长的时间不犯。这个方法就是艾灸。
因为这个关节不适的地方,基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只要将关节部位保护着,让它暖起来,这个疼痛不适就能缓解。中医讲“寒者热之”,这个地方一热,不适就缓解,说明这个地方就是寒积聚多了。有时可能还会夹杂有湿气、风等。有湿,这个关节地方就会在痛的基础上还会有重着感;有风,这个关节的疼痛可能就会是游走性的,一会是这里,一会可能又跑到那里去了。
既然知道这个关节地方是以寒为主的,因此,只需将这个里面的沉寒一点点的清理出来,可能病痛就能慢慢、甚至彻底的好起来。而这个驱除沉寒最好的方式就是艾灸。因为艾灸的阳能它是无形的,能深入到身体的任何部位。像关节这些比较深在的地方,只有这无形的艾灸才能真正的得上力。
曾有一个老人,在夏天的时候也是肩周不适。因为当时是夏天,痛的并不是特别厉害。因此,处理也比较简单,就是用艾叶水来洗浴这个地方。可能是每次洗浴的时间偏短,这个地方的改善并不明显。后来到了秋天,这个肩周痛的就厉害起来。于是,就改换方式,用一个远红外的神灯来治疗。确实有效果,每次在神灯治疗过后,这个地方热热的很舒服。但维持的时间很短,过不了多久,这个地方还是与原来一样的痛起来了。最后,在冬天的时候,常常在半夜的时候,人会痛醒过来,并且痛的再无法入睡。这时,就用上了艾灸。用的是小灸盒,将艾柱放在盒里,然后将这个盒放在最痛的这个点上。因为痛的怕了,这个老人就有坚持艾灸,一天灸两壮。就这样坚持有二个多月,这个肩不再痛了,应该算是彻底痊愈了。
还有很多风湿关节痛的人,在疼痛发作的时候,他们就会到养生馆去做艾灸对治。一般用隔姜灸,一次强灸3~5壮。一次后就能明显缓解,很多只需二次就基本能止住痛了。
其实,现代冷气的普及,很多人的关节不适,都是积寒为主造成的。有的是因为以前不注意自我保护,造成了关节处的积寒越来越重(如,冬天美丽冻人的着装;一年四季的冷水浴等);有的是年龄渐大,一来是关节有退行性改变,二来关节内的积寒也是越来越重。
这样,人们要解决这个身怕热关节怕凉的问题。其实就可以通过艾灸解决关节问题后,矛盾就自然解除了。艾灸的主要方式就是用艾柱对着关节的痛点进行强力的悬灸;如果积寒很重的,就可以用粗壮的雷火灸;或者直接在痛点上做隔姜灸。最初,能保证一天或者隔天灸一次,连续灸上五次;然后再调整为一周两次,之后就可以一周一次或者十天一次进行巩固灸了。
最初艾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局部的保暖配合。平常对这个不适的关节部位,适当用护膝、护腕等做常规保护,艾灸过后也一定注意保暖不要受风、碰凉水等。当最初的五次艾灸过后,根据情况,就可以适当减少平常这关节部位的保护,如减轻护膝/腕的厚度等,或者直接拿掉,只是在进入冷气环境中时,适当刻意对这些关节重点防护一下即可。后期呢,则可以与身体的其他地方一样的了,只要不再让这些地方再次遭受极寒等刺激。慢慢下来,这些关节不适的问题就能调理至完全康复呢。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最初几次的强度与次数要够;之后的坚持要到位。因为积寒沉积不是短期形成的,要将积寒清除,也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切忌半途而废,因为这样会对之后的再次调理增加难度。
由此可见,解决身热关节凉的矛盾,关键还是以解决关节寒凉痛的问题。因为身热是自然作用的结果,关节凉是病理作用的结果。
图文整合自网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